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西湖管理区:老刘的易地扶贫搬迁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7-14 11:05 来源:三湘风纪网

    “胡晶,你是怎么帮扶的!竟然卡着不让我的房子通过验收!”
    下午一上班,我的结对帮扶对象刘某就气势汹汹来到我办公室,拽着我的胳膊准备动手打我。同事见状,立马扯住刘某并让他有话好好说。
    “老刘,我什么时候卡着不让你的房子通过验收了,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强压着怒火,仍然语气平和的回应刘某说。
    “我刚找过区易地搬迁联席办,他们说我的新建房子存在问题,还是不能验收打款,要我具体情况找你说!”刘某仍然满脸怒气的说道。
    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刘某是去年的易地搬迁分散安置对象,其建档立卡只有夫妻2口人。易地搬迁政策规定,新建房屋面积不能超过25平方米/人,刘某考虑到要照顾父母一起居住,于是就顺便在自建房旁边合建了父母居住的房子,两栋房子共用一堵墙。区易地搬迁联席办在验收刘某家房子的时候,认为刘某和父母合建的房子从外观上看属于一栋房子,因此没有验收通过,事后刘某向工作人员多次吵闹。区易地搬迁联席办化解这一信访矛盾,考虑到我是刘某的结对帮扶责任人,于是就要我去做刘某的工作。
    我发现刘某夫妻俩患有长期慢性病,父母皆年迈需要其照顾,如果新建房子仅50平方米确实不够,但易地搬迁政策规定也不能违反。于是我就向区易地搬迁联席办解释说,政策坚决不能违反,但是刘某的父母也需要有地方住,特别需要刘某夫妻的照顾,能不能酌情帮刘某家的房子验收通过,但补贴款只补贴刘某夫妻居住的部分。区里答应将我的建议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到时候再给我回复。
    “看来我说的政策坚决不能违反这句话让老刘产生了误解。”我心里估摸着,心里对刘某冲动的行为也没有了怒气。
    “老刘,你先坐下,等我先打个电话咨询一下。”面对余怒未消的老刘,我微笑着说。
    “喂,夏局长好,我是胡晶,我想问一下西洲村刘某房子的事,市里怎么说?”我拨通了区易地搬迁联席办领导的电话。
    “这个事啊,市里的领导基于不违反政策和人性化的双重考虑,基本上同意了你提的方案,但是明确的回复还要等他们下周开会研究决定后,问题应该不大,还请耐心的等等啊。”夏局长电话中回复道。
    听完夏局长的答复后,我心里有底了。
    “老刘,你放心,你的房子应该能验收的,再等一两个星期就有结果的,你先回去好吗?”我诚恳的对刘某说道。
    “你没骗我吧?”其实,我发现老刘听我打完电话后,激动的情绪已经平复了,听我说完,他将信将疑地走了。
    大概过了10天,我接到了刘某打来的电话。
    “胡书记,我的房子通过验收了,补贴款我也收到了,今天我家里进新屋摆了两桌酒,特意为你留了个位置,请你一定赏光,我和家人好当面谢谢你。”
    “通过验收了?恭喜你。吃饭就算了哈,我是纪委工作人员,我们有纪律规定,不能随便吃喝,特别你还是贫困户,心意我领了。”我高兴地回应说。
    “可是我上次那么做...太对不起你了...也想当面向你道个歉。”老刘语气有些吞吞吐吐的说。
    “那是小事,只要你的问题解决了,什么都不是事儿。”我回应道。
    “可...这...”
    “就这样哈,有事再联系。”听着老刘不好意思的语气,我挂断了电话。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经过这件事,我发现对待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要有一番耐心和真心。我们只有带着真感情,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才会赢得群众支持。(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委 胡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