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督查手记】新邵:天下之大 黎元为先

近期,新邵县纪委县监委开展脱贫攻坚“入村督查”行动,对全县413个村进行全面督查,全力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我有幸参与了这段忙碌而充实的经历。
5月20日,督查的第十二天。在从县城出发至巨口铺镇的路上,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张君英问我:“小陈,我记得我们入村督查的第一天,你还存在畏难情绪,现在经过十几天的锻炼,你有没有什么收获?”
我笑了笑说:“我参加工作时间短,更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刚开始的确有点畏难情绪,害怕自己做不好这项工作,担心入户走访的时候群众不配合我。但是第二天我就没有这种顾虑了,扶贫干部的辛苦付出,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顾这十几天,我受益匪浅,深刻感受到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履职尽责,定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谷桥村:“扶贫”必先“扶智”
“我最感谢的人就是我的帮扶责任人何晶鑫,他平时单位工作也很忙,但是他有空就来辅导我家孙女肖梦潭的学习,以前我孙女成绩很差的,甚至厌学,现在成绩进步很快,老师经常表扬她!”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贫困户肖毅对帮扶责任人赞不绝口,直夸现在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好。他还拿出了孙女写的一篇名为《榜样的力量》的作文,上面写道:“我的榜样就是我的帮扶责任人何叔叔,知识改变命运,我要努力读书,考上大学,然后再去帮助更多的人。”
在座谈会上,谷桥村党支部书记向我们介绍:新邵县市场管理中心的何晶鑫认为扛一袋米、提一壶油到贫困户家里并不是长久之计,要从思想上树立不甘于贫困的观念,他发挥自己是老师家属的这一优势,辅导贫困户家里初中学生的学习,并且提供各种教辅资料,帮助贫困学生成绩进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先扶智。知识才是从根本上改变贫穷的指路明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马落桥村:“输血”不如“造血”
在入户走访的路上,我们被一大片生态农场吸引,该村的养殖大户谭大哥高兴地向我们介绍:“我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政策,得到了第一笔资金,再加上村里提供的土地,成立了这个生态农场,我们农场的特色是松花鸡。这旁边的鱼塘也是我的,我还打算在这后面开一个养猪场,到时候请几个贫困户帮我做事,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对于我们担心的销路问题,他也信心十足地给我们回答:“镇里、村里和扶贫工作队都会给我做宣传。企业和我们贫困户合作还可以有税收优惠,我已经联系了好几个客户。而且现在电商这么发达,只要我的东西好,不愁卖不出去。”
在座谈会上,马落桥村党支部书记向我们介绍:“除了生态农场,村里还有牛蛙养殖基地,只要有创业能力的农户,我们村里都会提供土地支持,银行也会提供免担保的贴息贷款。同时我们还发动群众集中种植油茶,形成花海,发展农家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脱贫工作的长久之计理当是“输血”、“造血”并驾齐驱,提供资金帮扶的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增强贫困人员的就业能力,让他们能过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
石槽村:既要“温饱”,又要“环保”
“我对扶贫工作相当满意,我们村这几年变化很大,路也修好了,自来水也装好了,路灯也有了。但是我感觉最大的变化还是村里环境变好了,以前路上和河里经常都有垃圾,现在你看我们村多干净。”贫困户杨诗保在自己新修建的房子里一边喝茶一边高兴地和我们说道。
在座谈会上,石槽村党支部书记向我们介绍:“对于环境保护,我们是花了大力气的。我村空心房整治23亩,土地复垦79亩,种植桃树200亩。先后4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扫路面8公里,清理河道3200米,清运垃圾210方。同时制定《石槽村村规民约》,内容涵盖环境卫生、社会公德、红白喜事等多个方面,并定期开展道德模范户的评比活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效好。”
绿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脱贫工作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当然,在督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已将问题清单转交到整改责任单位,并将跟踪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一步督促扶贫干部继续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将脱贫攻坚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新邵县纪委监委 陈晗)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