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保靖:持续发力,做好“后半篇”文章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7-16 16:54 来源:三湘风纪网

    为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氛围,保靖县纪委监委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抓住关键领域、紧扣重点行业、紧盯关键人员,狠抓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同时,不断从思想和制度上加力,持续做好正风肃纪工作的“后半篇”文章,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强化宣传,营造正风肃纪氛围。坚持正面宣传树典型,反面曝光强震慑,积极开展宣传报道,从意识形态上下功夫,构建思想上的红线、底线思维。一是加大反面曝光力度,确保形成震慑力。通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采取约谈、召开警示大会等形式,加大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教育和管理。2017年以来,通过三湘风纪网、“保靖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以及下发内部通报等方式,公开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案例53件,点名道姓通报117人。先后10余次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召开全县脱贫攻坚干部作风整顿和扶贫领域警示教育大会,受教育党员干部达3万余人次。二是强化正面引导,提升群众满意度。发挥宣传“喉舌”作用,加大对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报道,在全县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2018年8月19日,《人民日报》以“湖南省湘西州活跃着1843个村级权力监督微信群—‘最后一公里’,这样来监督”为题,对我县首创运用微信群加大对扶贫领域监督的创新举措进行了报道;2019年3月26日,在保靖县林业局召开生态扶贫领域专项治理警示教育大会,现场宣布对原水田河镇林业站站长龙波的立案和免职决定,林业系统约110名干部参会,形成强大的震慑效果。2020年,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湖南日报、三湘风纪等媒体先后报道了保靖县从严监督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的经验做法。
    二、持续发力,提升群众获得感。保靖县纪委监委坚持不以办案结案为“休止符”,通过开展退还群众资金、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不断做细做实做好执纪问责“后半篇文章”。一是坚持还利于民,增强群众获得感。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纪委监委在追根溯源、以点带面上再加力,按照“先解决事、后解决人”的原则,把工作重点从追责问责持续向办好事办实事还利于民延伸,坚持还利于民,认真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开展开展“纪委喊你来零钱”等现场退还活动,实现资金成果“颗粒归仓”。2017年以来,共追缴违纪资金1778.37万元,退还群众资金285.45万元。二是用好监察(检查)建议,深化标本兼治。在严格日常监督和对监督对象进行问责处置的同时,县纪委监委注重深入分析责任落实不到位、制度建设有漏洞等方面突出问题,通过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及时列出“问题清单”,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机制,堵塞制度漏洞。比如,对县林业局在生态扶贫项目专项清理行动中发现的油茶种植面积不实的问题,通过下发监察建议书,要求其开展“回头看”整改,并举一反三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工作。截止目前,共发出监察、检查建议书30份,督促围绕资金项目管理、工作作风建设等建章立制42条。
    三、严管厚爱,推动干事创业激情。把严管和厚爱、激励和约束结合起来,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做好澄清不实举报工作。在精准问责的同时,坚持为担当者担当,及时对受到错告诬告的及时澄清正名。2018年以来,按照党内法规规定,澄清了结群众信访举报失实问题6个,还党员干部清白6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在查处问责上依纪依规减轻处理12人,免予处理3人。二是开展“暖心”回访行动。通过开展回访教育,让受到处分的党员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重拾干劲、积极作为。2020年以来,对受处理和被通报曝光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112次,共回访112人。通过开展受处理和被通报曝光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保靖县纪委监委   盛丽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