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大通湖:心里话讲给“心上人”听

7月2日,按照脱贫攻坚“户户达标、村村合格”工作要求,我和区纪委委员方信丰来到三财垸村进行走访,一进村口,就遇到该村四组贫困户陈海兰,方委员索性提议先去他家看看。
来到陈海兰家,见陈海兰一家房屋已加固,安全达标,饮水也安全达标,但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提升,区纪委委员方信丰亲切地和陈海兰话起家常。
“老陈,你们家条件越来越好了,在努力增强自身动力,勤劳致富的同时,也要记得搞好自家卫生,提高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啊!”
“是的咧,前阵子家门口修路,进去也不太方便,我索性住在镇里亲戚家,家里没有打理,现在,路修宽敞了,我明儿就搬回村里,把自家房前屋后卫生搞得干干净净,等你们再次来访。”老陈由衷地说。
“虽说人居环境整治的最终受益者是你们自己,但只有你们配合,才能搞好,村容村貌才能整体得到提高,感谢您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支持。”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过了,党和政府把我们放心上,我无以为报,一定搞好自己,不拖后腿,请你们放心”老陈一边相送,一边表态。
从陈海兰家出来,我们按照路线就近原则提议去成炳坤家看看。“老成家只有两口人,在我们开展帮扶工作之前,家庭条件十分差,两口子居住在危房中,晚上睡觉时就睡在地上,人居环境又脏又乱,更没有厕所,家中又无固定经济来源,也是因为这样的条件,老成性格也变得焦躁,不太配合村里工作……”村主任朱新春边走边介绍。到老成家后,只见其家门紧闭,朱主任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回来。我和方委员细细查看了一下他家的情况,但眼前所见和刚刚朱主任说的截然相反,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惊讶。
10分钟过后,老成回来了,一进家门急忙拿凳子给我们坐,在交谈过程中,我一直关注着老成的脸,他始终面带着笑容,整个人也很精神,时不时还很幽默。“我家现在种着300多棵白桃树,经过联点干部的介绍和协调,现在我家仅卖桃就达到了2万元收入,白桃园里我还种了些西瓜,刚刚我就是给瓜浇水去了,今年长得还不错,过不了几天我又能挑去街上卖钱了。”谈及变化,老成甘之如饴:“在工作组和镇帮扶责任人、村委会的帮扶下,我家的房子现在已进行了加固,厕所也修了,太阳能也安装了,你们看我这居住条件也不比镇上差了,再努把力,我就要奔小康咯。”
“虽然您家的收入、住房、医疗、人居环境、饮水安全等都已经达标,但是您还是要继续努力,改变思想认识,多多支持村里各项工作,顾大家小家才能更好呀。”临走时,我们不忘叮嘱几句心里话。
“我也跟你们打句心里港(方言:心里话),以前条件差,没有从自身找过问题,一味埋汰政府和别人,还找过村里不少麻烦,后来通过镇里干部和村里的帮扶,家里生活富裕了起来,我心也顺了,打心眼里明白,只有听党和政府话,跟着党和政府走,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绝对会支持村里各项工作,坚决不再拖后腿……”老成拉起我们的手郑重地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一刻,我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要我们时刻将群众放心上,真正化民忧、解民困,找准贫困群众短板,细化解决问题方案,逐项对账销号,认真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一以贯之地多为人民谋幸福、做实事,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指日可待,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将持续增强。(大通湖区纪委 曹珍瑛)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