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四轮齐驱” 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龙山县纪委监委坚持把驻村督查作为决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手段,结合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制度的实施,深入推动脱贫攻坚的力量配备、问题查找、责任落实和成效巩固,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行职责使命,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突出精准研判,推动力量配备再强化。结合日常检查、暗访督查、成效考核等情况,对全县驻村扶贫工作情况开展全覆盖研判,深入分析工作运行及干部履职情况,逐一督促落实优化提升措施,确保驻村扶贫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真正做到尽锐出战。对脱贫任务仍然较重的村,要求适当增派驻村人员;对2019年成效考核排名靠后、群众满意度不高的,由县纪委监委会同县委组织部约谈派出单位一把手,限期整改。今年以来,该县已向18个扶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增派第一书记18名、工作队员1名,增派贫困村工作队员3名。
着力蹲点督查,推动问题查找再深入。针对扶贫领域监督清单5大类43项监督重点,选派精干力量下沉脱贫攻坚一线“照单监督”,查问题、找不足、促整改。按照“县乡联动、混合编组、易地交叉”的方式,5月11日—15日,组织县纪委监委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工)委的128名纪检监察干部,深入21个乡镇(街道)的217个村(社区)开展蹲点督查。各督查人员围绕脱贫攻坚的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及涉贫信访办理等情况,上山头、下地头、坐坑头,采取“入乡随俗”的“赶集会”“路灯会”“院坝会”等方式,访群众、听民意、看现场、查作风、找问题,对能立行立改的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个人及时整改到位,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问题,纳入扶贫领域监督清单,通过集中交办的方式,限期整改。同时,各督查人员还以“拎包即走”的“背包式”督查方式,打破常规督查路径依赖,灵活确定督查对象,确保问题找得准、根源挖得深。入村督查共走访群众3891户,接待群众来访151人次,召开座谈会197场,实地察看现场1256处,共发现问题428个,现场督促、交办、推动问题整改293个,纳入扶贫领域监督清单集中交办、限期整改问题135个。
注重“全面扫描”,推动帮扶责任再压实。按照“督导+发现+研判+改进+再督导”的闭环监督方式,会同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和县驻村办,对驻村扶贫工作进行全面“扫描”,深入查找驻村帮扶的短板弱项、干部工作作风问题及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微腐败”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做到问题线索及时处置,把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分类分项纳入扶贫领域监督清单,要求逐项明确帮扶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并实行“台账式管理”和“清单销号落实”制度,督促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清仓归零”,推动责任压紧压实、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强化追踪问效,推动整改成效再巩固。注重做好做实入村督查“后半篇文章”,对入村督查发现的问题和群众诉求紧盯不放,督促整改,一管到底。6月9日—12日,挑选县纪委监委机关相关部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乡镇(街道)纪(工)委的112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21个督查组,深入21个乡镇(街道)的397个村(社区)开展专项督查,严查纳入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并交办的第一、第二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严查脱贫质量“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清零情况,严查上级交办的涉贫信访、投诉等各类问题的整改、处置情况,跟踪问效,传导压力,确保问题及时整改、真改实改、全面彻底整改。对拒不整改、虚假整改和整改不力的,采取约谈、通报、纪律处分等方式予以坚决处理。目前,该县已集中约谈21个乡镇(街道)的党(工)委书记,通报驻村工作作风不实、驻村帮扶工作不力典型案例3起。(龙山县纪委监委 李盾 )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