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翻身”记

“黄书记,过两天收烟的来了,请你过来帮我把把质量关?”眼下正是烤烟收购的季节,茶陵县火田镇洲陂村贫困户谭春辉忙着给丰收的5千多斤烤烟打包。看着眼前的“黄金叶”谭春辉满心欢喜地邀请结对帮扶干部来见证自己的劳动成果。
“村里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我也得把日子过到人前面。”谭春辉自信地说。然而几年前的日子对谭春辉来说是“满地鸡毛”、充满心酸:妻子是聋哑人,自己眼部和手部有残疾,孩子在本地中学上学,尽管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也很难改变生活的现状。“想出去找点活干但没有合适的工作,全家的收入来源就靠着家里的2亩地,这辈子能解决温饱就不错了,翻身奔小康想都不敢想。”
改变来自茶陵县纪委监委结对帮扶干部对他的倾心帮扶。自精准扶贫开始,县纪委监委就成为该村的脱贫结对帮扶后盾单位,县纪委监委的干部也纷纷与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
然而,贫困户的程度有轻有重。如何帮助像谭春辉这样的“深度”贫困户,成为了帮扶后盾单位的一块“心病”。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越是困难越要向前。”为了使已经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谭春辉重燃致富的希望,茶陵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黄勇主动与他结“亲戚”,对他开展“一对一”帮扶。
“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在发展生产方面有什么想法?”帮扶干部三番五次前往他家。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到他能吃苦、种庄稼是把好手,为他制定了“烤烟+水稻”的种养产业脱贫路子。
“烟田开始起垄了吧,今年的烟苗怎样?”每个月黄勇都要抽出至少两天的时间专门去谭春辉的家里走走,询问生产、生活情况。“我家的烟田在哪,烤房是哪座,书记都很清楚。”谭春辉说,疫情期间正好烟叶要施肥,可是肥料运不进来,正当自己着急的时候,黄勇帮自己把肥料运到了。“我很奇怪,我都没打电话给他,他怎么知道我需要肥料。”谭春辉说,还是邻居告诉自己,下乡检查工作,只要顺路结对干部都会去他田里看看,对他什么时候需要什么帮助很清楚。
结对干部还为他请来了技术专家,从种烟到烤烟全程提供“保姆式”技术服务。“上半年种烤烟,下半年种水稻,烤烟由政府包收,水稻由工作队和结对干部帮忙找销路。”没有后顾之忧的谭春辉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从几亩、十几亩、到近两年的40多亩,谭春辉的家庭收入也从建档立卡之初的家庭总收入7200元、人均纯收入1800元,增加到2019年的家庭总收入54436元、人均纯收入13609元。
“今年收入肯定比去年高点。”说起今年的收成,谭春辉面上充满了笑容。疫情当前,很多人为收入犯了愁。如果要放在过去,他肯定比谁都慌,但现在他有了自己的产业,心里很踏实。“我们这些妇女都是搭帮谭老板,每年帮他的地里打打杂,也能拿几千块钱工资了。”正在谭春辉家帮忙打包烟叶的村民谭大婶笑道。
扶贫先扶智。对生活越来越自信的还有谭春辉的妻子。因身体残疾,谭春辉的妻子没办法找到合适自己的事情,只能闲赋在家。能有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自己养活自己是其多年的心愿。“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在此脱贫思路下,驻村工作队按照县纪委监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对全村的贫困劳动力进行摸底,发现该村有不少如谭春辉妻子一样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的人员。
“不能外出就把车间搬到村里来。”在县纪委监委的牵线搭桥下,洲陂村引进了华耘电子有限公司在村里设置就业扶贫车间,谭春辉的妻子和其他几十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个月有2000多的工资,很满意”谭春辉的妻子用手语比划着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
产业+就业+国家发放的残疾人补贴、村里发放的产业分红,如今谭春辉收入早已超过脱贫标准,不仅成为了洲陂村的脱贫之星,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有了后盾单位和结对干部的帮助,我不仅要自己奔小康,还要帮助我身边的人致富。”谭春辉信心满满地说。
在洲陂村,像谭春辉一样靠产业、就业增收脱贫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县纪委监委的帮助下,该村不断壮大水稻、烤烟、油茶等种植产业及渔业养殖项目,为贫困人口稳定增收、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和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323人,截至2019年该村已脱贫77户318人,剩余2户4人今年将全部脱贫。(茶陵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