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蓝山:“新”书记为秧苗“解了渴”

“王书记,快看!秧田有水了,秧苗得救了……”7月27日上午,放心不下历经高温的秧苗,新上任的蓝山县祠堂圩镇纪委书记王胤淇又来到了和谐村的秧田连片处,正在稻田里忙着疏浚沟渠的村民曾生喜看着脚下淌过的汩汩清流拉长了嗓门满心欢喜道。
看到眼前长得均匀整齐、翠绿挺拔的秧苗,王胤淇和曾生喜一样喜笑颜开。谁能想到几天前,这个种植大户还在为无水灌溉愁眉不展呢?“连日的高温天气,使得秧苗叶子都发黄了,有的甚至已经枯死!”7月14日,坐在田埂边忧心不已的曾生喜,引起了正忙着入村走访核实信访件的“新”书记王胤淇的注意。
一番交谈后得知,曾生喜是和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一直守着“人勤地不懒”这个道理。村干部及帮扶责任人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为其精准制定帮扶计划,通过稻田耕种,他于2016年成功脱贫摘帽。
眼下正是稻田蓄水、翻耕、插秧的黄金期,本应扬花结穗的禾苗却因连日来的干旱少雨出现大面积枯萎,顺着田埂环绕一圈下来,近200亩秧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干裂。如何解决灌溉问题呢?王胤淇第一时间向镇党委报告村上的旱情后,便召集村干部共同商量如何抗旱。
“再不灌水,水稻就要减产了!”“天气预报显示近几天晴好,雨是等不来了!”大家对旱情的情况十分着急,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
“水库还储着水,我们可以从水库引水灌溉。”经验丰富的村支书提出了解决思路。
“村里的水渠很久没疏理了,要引水得先通水渠。”
……
综合分析旱情形势和疏渠成本,大家决定用村集体资金支付渠道疏通的材料费和人力费。思路定了,说干就干,大家开始了“抗旱保苗战”。为了尽快给秧田蓄上水,当天下午,王胤淇便和村组干部一起,顶着烈日投入到水渠维修和清淤工作中。
两天后,水渠疏通了,水库里的水通过水渠陆续流入了村民的秧田。为使离水渠较远的秧田也能及时获得水源,王胤淇决定从水渠边架两台抽水机提水,直接灌溉村民的秧田。看着眼前“咕咚咕咚”喝着水的秧田,“新”书记王胤淇一脸喜悦。
水流不仅汇入了秧田,也温润了村民的心田,回想起大家一起劳作的日子,王胤淇感受到了群众的力量,心想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依靠群众,定能顺利度过难关。(蓝山县纪委监委 秦英)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