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麻阳县:五找屋场终圆“安居梦”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扶贫工作队!如果没有你们帮我找屋场,我祥顺这辈子都修不起新房子!”这是2020年6月30日麻阳苗族自治县文昌阁乡贫困户张祥顺一家人搬进新家发出的感慨。
张祥顺,别名“顺哥”,家住麻阳县西晃山脚下一个叫雷狮坪村的小村庄,是我的扶贫联系户,退伍军人,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做不了重活,全家3口人,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儿子发生车祸致残。为了方便给儿子看病,一家人便一直在县城租房。
“顺哥”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又无人居住,成了危房。工作队多次想帮“顺哥”一家进行危房改造,无奈他的地基是个难题,加之“顺哥”一家为了照顾儿子一直住在县里,多次和工作队说暂时不想回乡下住。“顺哥”家的住房问题慢慢成了扶贫工作队及村支“两委”干部的一块“心病”。
今年春节期间,因为疫情原因,“顺哥”一家暂时住到了兄嫂家,住了几个月,“顺哥”觉得老是搭住在兄嫂家不是长久之计,终于下了决心、改了主意。“李队长、刘支书,我今年想建新房,想要请村里和扶贫工作队帮忙向上级申请一下”,我和刘支书当即答应帮助办理。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并向乡里和县里申报,“顺哥”顺利纳入今年危房改造户,县里要求6月底前完工,但“顺哥”的屋场却成了一大难题,前前后后找了5个地方才定下来。第一个屋场为“顺哥”在村边的一块农田,经咨询国土部门,这是基本农田,不能建房;第二个屋场为村边的一块耕地,需置换,但因种种原因被迫放弃;第三个屋场因是“顺哥”和其兄嫂一家共有,兄嫂一家虽不住在村里,但经协商也未能达成一致,只能放弃;第四个屋场,是其位于溪边的一块闲地,由于离溪太近,考虑到涨水的危险而又放弃。
经过前面几次的努力,大家看着“顺哥”期盼的眼神,终于找到了第五个屋场,并且可以即时动工,可“顺哥”却在此时打起了退堂鼓。
“李队长,刘书记,这段时间辛苦你们,辛苦大家了。我了解到从今年起没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了,只有农村危房改造,而且补助减少了。我都有点不想搞了,找了这么多处地方,都不顺利。我怕是注定圆不了这个安居梦了啊!”“顺哥”找到我们,无奈说道。
“顺哥,这次的机会错过了就很难再有了,你不能放弃呀。我们都在一起努力帮助你,新房子一定能建成的。”“哎,我也想有自己的房子呀,但是我的启动资金……可是个老大难啊。”“顺哥”垂头丧气,但他说的确实是实情。“顺哥”家并不富裕,如何能负担得起这笔启动资金。须知有时想是一码事,做却是另一码事。
于是我再次找村里协商,将“顺哥”的情况和想法说了之后,我提出能否我们几个先拿钱垫?大家在讨论时,刘支书表示愿作担保人,以自己名义赊到建筑材料,建房补助到账后再付工人工资。有了刘支书的担保,大家终于放下心来一起规划,第五个屋场也已找到, 3月份开始了基础动工。
三个月后,一栋漂亮的一层楼新砖房拔地而起,“顺哥”一家高高兴兴的住进了新房子。“你们的恩情,我这一辈子也许还不了,但我永远会记得。”平时话不多的他憨厚地说道。
“等过段时间,把屋门前空坪硬化好了,我就去县城继续做手艺挣钱,争取早点还清建房欠的账。”“顺哥”淡淡地笑着和我说道。“日子好了,我依然心有愧疚,你嫂子跟着我遭了不少罪,肩挑背扛我不在行,栽田割禾的重担几乎落在她一人身上。”
从今年3月5选屋场破土动工,到新居落成,经历了100余个日夜,我像守着自己孩子一样守着建设,因为这是“顺哥”一家人的梦想,我终于圆了他的“安居梦”。
“扶贫路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能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脱贫致富,让我内心无比自豪,无愧于一名扶贫工作队长的初心与责任,无愧于一名纪检监察人的忠诚与担当。
(麻阳县纪委监委 李长京 )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