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辰溪:脱贫“四不摘” 贫困户“揪心”变“暖心”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9-02 15:35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近日,为确保全面决胜脱贫攻坚,辰溪县委巡察人员全部沉入村组一线,进行为期2个月村组扶贫专项巡察,仔细“探照”和督促整改最前沿阵地扶贫政策落实落细问题。这次巡察又勾起了我,对前些年扶贫巡察的记忆,且弥久愈新。

  那是2018年10月28日,阳光灿烂。县委第三巡察组进村入户走访贫困群众。当走到罗子山瑶族乡玉溪村4组贫困户蒲方忠老人家时,看到他的脸,笑得比秋日的阳光更灿烂。原来,蒲方忠与哥哥蒲方早2户贫困户合住一栋木房,搭帮国家扶贫政策,加固和装修了木房,维修了厨房,修好了水泥平台,建起了水冲式厕所,家门口架起了方便全组群众出行的跨溪人行水泥便桥。当问到扶贫政策时,朴实的蒲方忠老人,憨笑地回答一个字“好”。

  附近村民都认为蒲方忠“犟”,他认准的理,无法改变,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因为脾气倔强,也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笑容。

  说起蒲方忠两兄弟的危房改造,村支书米久发如数家珍。他两兄弟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5人,主要收入依靠蒲方忠的儿子蒲道洁外地务工,村里评议完全符合易地搬迁安置条件,村里做了计划,将他两兄弟在黄溪口集镇集中安置。对大多数贫困户来说,这可是难得的好事,可他两兄弟却是不愿意,主动放弃安置计划。为了他们住房有保障,难倒了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单位。经过很多次沟通,他俩兄弟就是不想搬家。

  帮扶时间过去3年多了,脱贫攻坚迫在眉睫。乡、村、组干部,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不知如何是好。2018年3月26日,村组干部第4次集体上户做工作,蒲方忠两兄弟终于道出了真实想法:搬到黄溪口集镇去住新房,是好事,但我们两兄弟5口人的生活保障无着落,又不会做生意。更舍不得那沟里的田,坡上的地,还有那成片的山林。

  2018年4月12日,村里召开评议会议,决定对蒲方忠两兄弟的房屋实施危房改造,并将计划重新上报。当月下旬,村里派专人督促施工。当计划与他两兄弟意愿一致时,施工起来也十分顺利。同年7月上旬,他两兄弟的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其间,长沙师范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邹勇队长多次跑回学院,向院领导汇报工作,追加帮扶资金,学院拿出15万元专款,在他家门口,为该组修通了20米长、2米宽的跨溪人行水泥便桥,解决了几十年来村民涉水过溪的困难,方便了村里群众出行。

  2019年底,蒲方忠两兄弟顺利脱贫。

  贫困户蒲方忠,放弃扶贫安置新屋住旧屋,勤劳朴实的形象,总在我脑海里闪现……

  当前,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不摘”,该县县委再聚力村组社区专项巡察。8月9日中午,作为本轮专项巡察人员,我又熟悉地来到了蒲方忠的家。他刚从山上看牛回来。问过家里生产生活情况,告诉他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跟我们讲。并向他逐条解释国家脱贫“四不摘”政策。很少开口说话的他,说出了实在话:“原来我有点‘揪心’,怕脱贫了,没有人管我这老人。现在放心了,身体还硬朗,继续干点农活,为在外打工的儿子减轻点负担。”

  当我们离开时,蒲方忠老人暖心地笑着对我们说:“现在好啊,家还是原来的家,房屋维修好了,上厕所方便了,过溪不用脱鞋袜了,还可继续种田,做点小菜。继续养牛、喂鸡。农闲时,上山一边放牛,一边看看自己的山林,还有那山林中‘酣睡’已久的父母……其实,我真的舍不得自己的老家,丢不掉农村的生活习惯和劳动本色。”(辰溪县纪委监委 肖从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