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双峰:感谢纪委还了我清白

今年 8月5日,双峰县青树坪镇纪委收到一封朱小平发来的感谢信:“感谢镇纪委为我洗刷了冤屈,还了清白,我有生之年,将永记党恩,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为我村的发展贡献力量!”看着这封感谢信,镇纪委书记朱卫华感慨万千:“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纪委的工作做到位了,群众就会理解和支持,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事情还得从2017年11月说起,时任该镇卫星村的支部书记朱小平牵头,利用国家扶贫资金,于2016年11月规划立项,在匡斌将军纪念碑旁,统筹自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整个项目资金投入100多万元,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按50至125平方的2种户型施工建设。该工程于2017年3月动工,当年11月竣工,全村12户40个易扶对象,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分批搬进新居过新年,成为当时全镇顺利入住的首个村级易扶集中安置点。
“易扶对象从危房搬进了新房是好事,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竞引发了矛盾,原因是个别不明真相的群众,质疑工程质量、工程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认为支部书记朱小平从中捞了好处,要求镇里对安置点的工程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清理核算,在当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时任单家群工站的工委书记匡超群说。
此事引起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是大事,当即研究决定由镇纪委牵头,从经管、财政、扶贫、群工站等相关单位,抽调人马,组成工作队,对卫星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工程量、工程质量、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进行重新清理核算。通过历时1年时间对该安置点的面积丈量,入户调查,核算资金的来龙去脉及资金的使用情况,最终的调查结果是:朱小平不仅没有从中捞到1分钱的好处,反而利用金土地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蛋白桑等种养殖扶贫产业,安置5个易扶贫困群众在合作社产业基地就业,每月领取3000多元的工资,助力脱贫攻坚和助推群众致富,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至此,这起造成一定影响,拖延近3年之久的矛盾,在镇纪委的努力下,澄清了事实真相,还了当事人清白、群众明白而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是我们不明真相,错怪了朱小平,他是个好人。”48岁的易扶对象陈某某,不好意思地说出了致歉的心里话。(双峰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