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苏仙:香甜的红薯干

“喂,嫂子,你好呀,我是小岳,我明天上你家去看看啊,你们会到家里不?”
“好呀,明天我们到家里等着你哦!你大概几点钟到?”
“我大概上午10点左右到。”
“好,好,那明天见!”
“明天见!”
一场愉快的“约会”就这样约定好了。
这是我和五盖山镇栗木水村赤风塘组贫困户陈文华妻子杨芝兰的电话通话对话,我是他们家的帮扶责任人。由于平时陈文华家里农活多比较忙碌,只要老天爷不下雨,陈文华和杨芝兰几乎都外出到田间地头去干农活,每次去陈文华家之前,我都要提前一天和陈文华两口子联系,这样,就不会吃闭门羹了。
陈文华家有三个孩子在学校上学,一个读初中,两个读小学,家庭教育开支大,加上自己两口子又没有一技之长,一年到头收入少的可怜,导致家庭贫困,一家人挤在陈文华父辈住过的又旧又破的小房子里面,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如今,在政府的扶贫政策帮助之下,加上陈文华、杨芝兰两口子的勤劳肯干,一家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红砖房,孩子上学也有教育补助,自己种植养殖物政府都有补贴,生病了到医院看病也不要钱,还介绍陈文华到附近务工,眼看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嫂子!嫂子!”
“哎,小岳来了!”
“哎,我来了!”
第二天上午十点零五分,我如约来到陈文华家里。还没进屋,我就呼唤起杨芝兰来,结对帮扶快两年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早就像亲人一样亲密了。
“一路上还好吧......你今天不晕车吧......我们这里地势高,山路弯弯曲曲又不好走......”
一进屋,杨芝兰就关切地关心着我,问长问短。
“没事,没事,我好的很呢,我都已经习惯了这里的路了,这一条路可能都认识我了哦,哈哈,真的一点也不晕!”
“我给你倒杯茶吧!”
“不用,不用,我包里带了水杯,里面有茶,嫂子不用麻烦了,我又不是外人。”
“那我就不客气了哦,这么熟的人了!”
杨芝兰笑着说到。
“我今天来主要是看一下你们的种植物和养殖的牲口家禽怎么样了,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吗?”我说道。
我们看了一下今年种植的水稻、红薯、板栗等农作物,长势都挺不错的,水稻和红薯苗绿油油的一片,板栗也结出了许多果实来,今年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看得出来这俩口子平时还是挺勤劳的,养殖的牲口家禽也都长得蛮好。
看到这些,我笑着说:“嫂子,陈大哥,今年的收成应该会不错吧,你看这些东西长得这样好!”
杨芝兰说:“要说到收成那我还得谢谢小岳你呀,去年我家里的红薯干如果不是靠你帮忙,还不知道要卖多久,今年的红薯干还得靠老妹你多多帮忙销呀。”
夫妻俩制作红薯干对外销售已有年头了,但是前几年都是趁着赶集的时候到集市上卖一点,亲朋好友介绍买主再销一点,生产的数量不多,销售的数量更少,有时候由于天气原因,看着做好的香甜的红薯干发霉腐坏掉,心疼的也是没有办法。去年十一月份,陈文华家红薯大丰收,正好赶上天气又好,纯手工制作的红薯干卖相好看又美味。这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可是陈文华、杨芝兰两口子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这么多人来买他们家的又香又甜的红薯干呀,夫妻俩可愁坏了。
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知道了这件事,便立即将纯手工制作红薯干的过程及红薯干成品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发到我亲朋好友的微信群里,召集大家购买。
陈文华家的红薯干从11月份一直制做到了12月份,我就从11月份一直帮他们销到了12月份,一共帮他们卖出红薯干700余斤,合计一万一千多元,解决了他们家的一个大难题。
这下陈文华和杨芝兰开心了,淳朴的两张脸笑成了两朵花。
想到这里,我对杨芝兰说道:“嫂子,你放心吧,今年你俩只管把红薯干做好了,我会继续帮你们销的,我们争取打破去年的销售记录啊!”
此时陈文华、杨芝兰和我三张脸笑成了三朵花。(苏仙区纪委区监委 岳米娜)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