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澧县:脱贫不脱策 贫困户变富裕户

老肖是我在长乐村联村时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后来因为联村变动,调整了帮扶对象,便少了些联系。2020年5 老肖的家里。
迈进老肖家庭院大门,一眼便看见他正蹲在地上修理摩托车,见我们进来了,他一边羞赧地擦着自己沾满油迹的双手,一边与我们打招呼。
“嫂子呢,没在家吗?”
“没有,没有,她疫情过后就去长沙湘雅医院当月嫂了”,老肖谈起自己的老婆罗艳丽,脸上就洋溢起淡淡的自豪感。
仔细看看这院子,围墙根处井然有序地摆满了绿植、院子里整齐停放着摩托车和自卸车,一派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景象。
老肖是2014年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一家四口,母亲、儿子和他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红斑狼疮,全家的生活重担全落在了妻子身上,2017年全家虽然如期脱贫,但因儿子病情加重,夫妻俩又没有一技之长,每次走访,都能感受到他不一般的郁闷和苦恼。
交谈中,老肖慢慢地打开了话匣,一脸的感激,“施书记,我今天的小康生活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你和帮扶干部,我们家2017年虽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日子依然过得很压抑,儿子生病,又没有挣钱门路,感谢党的好政策,脱贫不脱策,脱贫不脱帮扶,您和帮扶干部一直鼓励我们”
“我还记得,是你多次来家里宣传扶贫政策,鼓励我们要树立信心,自强自立,去年你又联系农商行,让我顺利申请扶贫贷款,我便和朋友合伙购买了一台自卸车,平时开车帮人拖沙、运材料,工作强度不大,每个月都有5000元的收入,今年虽受疫情影响,每月也有3000多元的保底收入。”
“真好,以前还蛮担心你们的,老肖,你们全家日子过得好,我也就放心了。嫂子在长沙湘雅医院情况怎么样?”
“挺好的、挺好的,我给你看她的照片啊。”老肖忙不迭地从兜里掏出手机,在相册里调出他妻子的照片给我看,只见照片里罗姐穿着一身月嫂职业装、左臂佩戴着微笑徽章,胸前挂着金牌月嫂的工作牌,一脸祥和地照顾着刚出生的宝宝。
“她能去长沙湘雅医院当月嫂,也是托了党和政府的福呢,去年政府组织月嫂培训,一开始她也不怎么想去,是你让她鼓起勇气去培训,后来结业考试得了满分,没多久就通过就业服务平台推荐上岗,现在在长沙湘雅医院当月嫂,月收入4000元。”谈起妻子,老肖言语中就抑制不住地骄傲。
“看着嫂子有工作了,你也有了就业门路,我真是替你们开心的,现在家里生活有保障了,还有其他困难不?”我轻轻地问道。
“没有,没有,已经非常感谢党的好政策、好干部了,如今我们年人均纯收入有2万多块,医疗有保障,儿子读高二了,读书有补助,我真的无所他求,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也很满足!”
“老肖,党的政策虽好,但关键要勤学肯干,发家致富,把小日子过好,希望你们的日子越过越精彩!”
走出老肖家,院子里蓝色的福田时代自卸车在太阳下折射着一抹阳光,犹如一道希望之光,一道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澧县纪委监委 施娟)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