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屈原管理区:小小荸荠,变身“致富果”

这一天,屈原管理区纪委扶贫工作入村走访督查队来到了河市镇河夹塘社区督查,一眼就被金黄稻田旁边的一片郁郁葱葱的青苗吸引住了。
“这是什么,别家稻田里都是金黄的稻穗,这家水田怎么一片绿油油的呢?”督查组中的外地90后小姑娘小杨好奇地问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可是我的“宝贝。”
小杨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位50多岁的大叔赤脚站在田里忙活,一边用袖子擦着脸上的汗珠一边回答,脸上堆满了自豪幸福的笑容。
“大叔,您这是什么好宝贝呀?给我们介绍介绍呗!”
“我这宝贝可是有‘江南人参’和‘地下雪梨’之称的荸荠,是我的致富果。”
“别人都种水稻,您为何会种荸荠?”
就这样,督查组的工作人员和这位宋小华大叔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起来了。
“您是贫困户吗?”
“原来是的,现在不是了,多亏了我的致富果“荸荠”和区里的扶贫干部帮助我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您家是因为什么原因致贫的呢?”
“2014年,为了治疗重病的外孙女,我们一家多处求医,花光积蓄,被划进贫困户之列。两年后,我的妻子因脑梗导致身体半边瘫痪,也需人照顾。我只能辞去原来在采砂船上工作,边照顾妻子边打点零工。”
“您家出现这么大的困难,社区干部知晓你的情况吗?有没有提供帮助?”
“有,有,有!多亏了组织上的关怀和帮助,从那时起,区里和驻社区的扶贫干部就成了我家里的常客,他们把我当作亲人来关怀帮助,不仅帮我将妻子治病费用在医保上做到应报尽报,还组织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要是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渡过难关。
“后来您的扶贫帮扶干部还为您提供什么帮助了吗?这又跟您种荸荠有什么关系呢?”
“我妻子病情渐渐好转,我就想尽快还掉欠款,脱掉贫困帽子。扶贫干部得知我这一想法后,积极建议我参加区里要组织的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听了他的建议后,我也明白,他人的帮助只是一时,要真正摆脱贫困,自己须付出努力才行。于是,我到区里认真学习了7天的农业种植知识培训。”
“培训是内容是种植荸荠吗?”
“那倒也不是,学习的是一些基本的农业种植知识,后来在我为种什么好而苦恼时,一个收购荸荠的外地朋友带给了我灵感。我急忙用手机搜索荸荠种植条件,认为自家种荸荠行得通后,就制定了种荸荠的计划。”
“扶贫干部知道你种荸荠的事吗?他们有给你提供帮助吗?”
“扶贫干部不仅为我请来了专家指导,帮我解决了育苗、治虫等技术问题。还帮我申请到了创业补贴和小额贷款。多亏他们,我的荸荠种植计划才能顺利地进行。”
“种荸荠利润如何?”
“为了种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水果,并且提高荸荠甜度和口感,我坚持不用化肥,而使用价格较高的菜饼肥,成本相对较高,但是我的努力和苦心没有白费,去年6亩荸荠的纯利润有3万多元。”
“今年疫情对荸荠的销售有影响吗?”
“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挺大,我的荸荠销售也受到了阻碍,还是多亏了区、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呀!他们都主动帮我做宣传、拓销路,我的5000多公斤荸荠也终于销售出去,辛苦一年的心血也得到了回报。”
“您对区、镇、村干部和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还满意吗?”
“满意,特别满意,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么快脱贫”
“您对我们党的扶贫工作还有什么建议吗?”
“没有建议,扶贫干部们工作很认真,在我心中是真正为我们老百姓特别是贫困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我从心里感谢他们,感谢党的好政策。”
田垄上,宋小华继续和屈原管理区纪委扶贫工作入村走访督查队的工作人员畅谈着他的荸荠现代机器种植和线上销售计划,时不时传来他们爽朗的笑声,绿油油的荠苗长的正旺,宋小华心中的希望也正旺·······(屈原管理区纪委监工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