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大通湖:王嗲的2000元到账了

“王嗲,给您申请的2000元临时补助打到存折上了,回头记得去银行取。”8月13日清晨,曾书记带我到大西港村走访王嗲,一进门就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谢谢谢谢。”王嗲和老伴赶忙起身,眼睛湿润起来,见状曾书记赶紧安慰道,“日子会越来越好”。
王嗲年逾六旬和老伴一辈子生活在千山红镇大西港村,因病于2014年被登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困苦,一儿一女都已外出务工。
回想起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王嗲可是个“暴脾气”。“我要举报村干部刘建芳,叫我去仁爱医院看病,收了回扣,这是单子。”
曾书记接过皱巴巴的纸条,“您把事情原委说清楚,问题只要属实一定查到底。”
2019年底,王嗲因支气管炎复发,恰巧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刘建芳上门走访,便询问去哪里看病比较好,综合考虑治疗费用后刘主任推荐其去了区仁爱医院住院治疗,但王嗲对治疗过程和结果不满意,怀疑其中有“诈”,这才来举报。
贫困户住院治疗自费部分低,报销比例高,这要是能收回扣,肯定是个典型问题。
接下来的一周,曾书记带着我走访了医院多位工作人员,调取了王嗲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单,其住院治疗、检查费共662元,自付费用66元,医院收费有凭有据,不存在村干部收受回扣的情况。
“肯定有‘鬼’,你们搞不清楚我就去市里,让他们查。”我们“查否”的相关佐证材料上门交给王嗲看,却被轰了出来。
“还是再去找找看是不是有其他的渊源。”正当我内心觉得王嗲脾气太大时,曾书记提出了另一个方案。
我们找到刘主任了解情况,他委屈不已,连说工作难做,好意推荐王嗲去相对便利的医院,却被误会举报……一番交流后他想起一件事。
因王嗲子女具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能力,2017年全镇启动低保评定工作时,区、镇两级认为王嗲不符合低保享受政策,取消了他享受多年的低保金。“只怕是这个事情他老人家对我有意见”。
我们相继走访了20多位贫困户,都表示确有其事,当时村里还公示了名单,没有出现过村干部指定医院让村民就医的情况,“就医自由”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找到了症结。我们又来拜访王嗲,只字不提信访,和老人家拉家常。“我们没有养老金、医药开销大,崽女条件也差,还取消我的低保,气人。”原来怨怼在这里,此后王嗲一直就想上访讨个“公道”,而住院治疗一事就是导火索。
对于王嗲生活拮据的情况,曾书记当即反馈给镇社会事务办,为老人申请临时救助,并要求刘主任上门耐心细致地跟王嗲把低保政策解释通透。当天,又赶去农贸市场买了50只鸡仔、鸭仔给王嗲送去。“鸡鸭产蛋,您老可以补充营养,剩下的我们来买。”
“看出来了,你这个女纪委书记是真心帮我……”王嗲满是皱纹的脸上全是笑意。
从积怨到满意,误解到信任,我深刻的了解到基层信访工作不能只看表面,要从全局细节中抽丝剥茧发现症结,才能真正“解心结”,“顺民意”。(大通湖区纪委 段琼)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