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澧县:柑桔熟了,贫困户笑了

“今年雨水充沛,果子壮实,买的人特别多。”9月初,正是特早熟柑桔成熟时,我再一次来到胡生文的家里,他正在屋前的桔园里忙碌着。村道上不时有运输小货车来回穿梭,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胡生文是澧县复兴镇曾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62岁,是我4月份脱贫攻坚“回头看”督查时,入户走访印象最深的一户。家里就两口人,妻子患糖尿病、内风湿二十多年,瘫痪在床,需长期吃药维持。胡生文就是家里的劳动力,往年这个时候,除了打理桔园外,总会在周边打点零工补贴家用。通过政策帮扶和自身的勤劳,2017年脱了贫。只是今年过去三四个月时间了,源于疫情的原因好久没有找到活做了,胡生文心里有些急。
在详细了解他的情况后,我随即咨询了镇扶贫办小刘和村里的马书记,得知马上会有一批公益性岗位投放到村里,特别适合他这样在家的贫困户,于是交代他到时候一定要“照顾”胡生文。
“韩书记,上次真得感谢你,我现在当上了村里的环境保洁员,一年有4000元的固定收入。”几个月后的第一次见面,胡生文一脸感激。
“今年收成估计怎样?”我指着树上的桔子。
“还行,我2亩桔树有1万多斤果,合作社收的,8毛钱一斤,除去成本也有个五六千块钱的进账。”胡生文快人快语。
“韩书记,来尝一个。” 我接过桔子,尝了一下,清甜爽口。
“现在党的政策真滴好,这几年从村里领的柑桔苗,都没花钱,你看,前面这片桔园是我种的,有5.5亩呢!”胡生文顺势走了出来,指向屋前的一片桔园,绿绿葱葱的一片,有挂果的桔树,也有新栽种的桔苗。
“党的十八大以来,你们纪委倒逼干部作风建设,收益的是咱老百姓。”打开话闸子,胡生文夸起了扶贫干部小樊,村里的党建联络员,每个月来家里特别勤,送技术,送政策,忙的不亦乐乎。今年他新扩了2.5亩桔园,也是小樊天天跑进跑出帮忙联系土地平整,种桔苗的。
曾家村从2016年起实施了柑桔产业扶贫项目,免费为57户贫困户发放柑桔苗,提供技术指导。去年镇里引进了合作社+贫困户的产销新模式后,“桔香园”柑桔合作社与57户贫困户签订了到户产业项目帮扶协议,合作社收购价不低于市场价,贫困户再也不需为柑桔销路发愁了。
“以前想着自己要是有一片桔园,能当个果农该多好,而今居然实现了。”正说着,老胡的手机响了起来。
“要的,你们在老地方等我吧,我就来。”挂完电话,老胡告诉我,他加入了贫困户组建的一支20多人的务工队,专门帮大户采摘桔子,一天工钱200元,刚刚正是有人邀他去采摘柑桔呢。为了不耽误他干活,我认真核对他家的扶贫政策帮扶落实情况后,便起身离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输血”为“造血”,才不会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掉队。老胡,坚持你所坚持的,生活不息,奋斗不止,你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由衷地祝福他。(澧县纪委监委 韩业曼)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