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鹤城:古稀老人养蜂酿出“蜜”生活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10-13 17:05 来源:三湘风纪网

  金灿灿的阳光映照着山头一排排蜂箱,密密麻麻的蜂群进进出出,“嗡嗡嗡”的声音奏出勤劳的交响乐。这是笔者日前走进鹤城区凉亭坳乡枫木谭村下板坡组贫困户肖希球的养蜂场,映入眼帘的第一景象。

  枫木谭村是鹤城区唯一一个省级贫困村,该村受自然条件限制,产业发展艰难,家家户户只能靠年轻人外出打工挣点收入,老人则留在家中带小孩。2016年凉亭坳乡纪委委员姚辉被乡党委派驻枫木谭村开展扶贫工作,与贫困户肖希球结下了缘。

  70多岁的肖希球是一位特殊贫困户,他与妻子丁桂花结婚后没有生育小孩,之后经人介绍收养了一名男婴,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其抚养长大。但15年前,养子离开了家,从此失去了联系。

  肖希球年轻时靠卖苦力挣点生活费,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越来越差,不能干重体力活。“我看到有人养蜂挣了钱,我也想试一试。”肖希球回忆道,当时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决定选择风险较小、投资少的养蜂产业。

  肖希球拿出仅有的积蓄,买回来几箱蜜蜂。“一开始只养了5箱,摇出了几十斤蜜,原本还想着卖出去可以回点本,没想到辛辛苦苦酿出来的蜜却卖不出去,生活更加艰难”。姚辉在肖希球家里走访时,了解到他的困难,便下定决心帮助他把养蜂产业做起来。他认真研究扶贫政策,根据肖希球的情况,为其制定了帮扶计划。

  “小姚帮我申请到了产业补助,每一箱蜂有150元的补助。当时凉亭坳乡在发展养蜂产业,乡政府还特意请来了专家给养蜂户做技术培训。小姚得知情况后特意送我去学习。学到了专业技术,我养蜂更有信心了,从几箱、十几箱、慢慢扩大到六十多箱蜂呢!”说起姚辉对自己的帮助,肖希球言辞间尽显感激之情。

  扩大规模后,肖希球将蜂箱安置在自家的山头上,往后的日子,他几乎每天围着蜂箱转,驱赶马蜂、鼠蚁等蜜蜂的天敌,观察蜂群的生活习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摇出了上百公斤优质的蜂蜜。摇出了蜜,肖希球再次犯起了愁,“这么多蜜,当时我真担心卖不出去。”此时,姚辉看出了他的顾虑,在微信上帮助肖希球把蜂蜜全部卖出去,一年时间,肖希球获得了两万多元的收入,由于蜂蜜口感好,收获了不少顾客的好口碑。

  如今,肖希球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他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好生活。而他的帮扶责任人姚辉,则通过政策帮扶,帮助肖希球实现了愿望,顺利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肖希球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露出“蜜”一样的笑容,嘴上不停地说着:“养蜂好,不受季节限制,每个季节都能产不同品种的蜜,一年四季都有收入,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鹤城区纪委监委 罗艺瑶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