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分类施策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

“感谢党的好政策,跟搬迁前相比,真是天上人间,我原本以为一辈子要打‘光棍’,如今不但发展了特色产业,还可在扶贫车间上班,个人问题也解决了,生活越来越好”。近日,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东山村罗洞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0多岁的群众徐贱太对县纪委监委开展“六稳”“六保”任务落实专项督查工作组的同志说。近年来,该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强力推进,抓好后续帮扶管理,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科学规划安置方式。坚持统一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按照“就近就便小集中”的原则,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统规统建、统规自建、购房安置、分散自建等多种方式,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点12个、统规自建安置点12个,并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新创业等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就业需求大的特色产业。以经开区为中心,安置搬迁对象336户1430人;以集镇为中心,安置951户3628人。
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利用产业奖补引导有种养传统搬迁对象发展农业产业,鼓励自主创业,为劳动能力差的搬迁对象提供安置点保洁、社区管理等公益岗位,对丧失劳动能力对象继续实行兜底扶持,做到精准施策、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形成文明水果、泉水茶叶、马桥生姜、延寿小米椒等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特色后扶产业,并开展技能培训,让每一个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率和就业率。
全面优化后续管理。制定《汝城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管理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在安置点成立安置点管理委员会,每个安置点为搬迁对象提供1-3个公益性岗位,让搬迁对象融入新社区、过上新生活。开通教育、卫生、社保等绿色通道,为搬迁对象提供就近就学、就医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为有条件的搬迁对象安排平均30㎡/户的菜地,有效降低生活成本。继续发挥单位和个人接对帮扶作用,加强对搬迁群众的政策宣传和人文关怀,让搬迁群众继续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汝城县纪委监委 祝军飞 朱爽生)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