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桃源:帮扶勤了 “大黄”亲了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10-23 10:07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过来,大黄~”五一劳动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我又来到了热市镇菖蒲村充实结对帮扶困难群众肖翠先家。“大黄”是她家养的一条黄色的看门犬,长得很结实。看见我的到来,“大黄”没有像以前一样龇牙咧嘴“汪”“汪”叫,而是向我摇起了尾巴。

  热市镇菖蒲村位于常德市桃源县与张家界市慈利县交界的地方,境内的星德山分布着全市最古老的的岩石建筑群,是一座远近闻名的道教名山。肖翠先一家4口就居住在星德山脚下,靠着务工和种粮食蔬菜过着普通的日子。

  “10年前,我和老周遭遇一场严重车祸,身体留下后遗症,从此我们都干不得重活。”今年57岁的肖翠先说起和丈夫周立平那段艰难的日子,眼泪就忍不住流。最近几年,肖翠先一家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渐渐走出了困境。如今唯一的女儿已经21岁,和爸爸一起在外务工。婆婆到了古稀之年,跟着肖翠先住。2015年,肖翠先一家收入达到脱贫标准,顺利实现了脱贫。

  初到肖翠先家,我还没下车,“大黄”就龇牙咧嘴“迎”了上来,极不友好地朝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叫。我一看这阵势,吓得赶紧躲到同行的老村主任蒋主任身后。接下来的几周,我们都遭遇了“相同”的情况。

  肖翠先和丈夫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夫妻二人很勤劳,心态也很乐观。丈夫身体恢复后,就一直在外务工,每年能挣几万元。肖翠先则承包了家里的农活,种了3.3亩水稻,悉心打理家中菜园。

  “肖大姐,你这边享受的种粮补贴是346.5元,生态公益林补贴是120.35元,养老金是1236元……一起是2302,85元,你要记得定期去查看到账了没有。”脱贫不脱政策让肖翠先一家在医疗救助、生态补偿、社会保障、惠农政策补贴各方面都得到了实惠。

  “现在政策好了,我们家暂时也没啥困难,只要身体没毛病,日子就还行。”这是肖翠先常挂在嘴上的话。作为充实帮扶人,我和蒋主任还是一有时间就去她家。帮她们宣传政策、核算支出,了解产业分红项目,出谋划策增加收入,时间充足的时候我们还帮她干点农活。

  “肖大姐,这个水龙头出水量怎么这么小?是不是有地方漏水?”在一次走访中,我发现了这个问题。

  “小沈,我也不清楚呢,这几天自来水好像没什么水压。”

  安全饮水是大问题。在确定家中水管设备没有问题后,我又找来蒋主任,一同前往负责管理全村自来水设备的肖师傅家询问情况。肖师傅告诉我们,村头自来水池管道出水设备有个零件出了问题得更换,但是零件暂时还没货,可能还要等几天。天气渐渐热起来了,群众用水问题一天也不能耽搁。我赶紧把情况跟镇上进行了反映,看镇上能否从其他地方调来备用的设备。经过协调,镇水利站从邻村调来了零部件。肖师傅把零件安装上没多久,肖翠先家“哗啦啦”的自来水又出来了。

  如今,肖翠先家“两不愁、三保障”已全部实现,对于今后的日子,她信心满满:“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返贫问题我们不担心。”

  去的次数勤了,肖翠先家的“大黄”也渐渐对我放松了警惕。这一次,它没有再对我露出牙齿,听到我的呼唤,它摇起了尾巴,就像迎接一位远方的“客人”。(桃源县纪委监委 沈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