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以“公开”倒逼责任落实

村级财务清查审计工作是下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之前提前打响的“先头战”,旨在为“两委”换届选举顺利完成筑牢防火墙。涟源市纪委监委将此作为一项必须高质量完成的政治任务,以“公开”为抓手,有的放矢做好全市第十届村(社区)财务清查和村(社区)组织成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工作。
一、抓好“明责”这个“基本点”。涟源市纪委监委牵头成立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和业务培训会。农经中心、农业农村、审计、组织、财政、民政等部门和各乡镇全力配合,联手作战,按照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各乡镇是清查审计工作的责任主体,按照成立机构、资料整理、查账审计、报告问题、公示结果、建档备案等步骤将工作有序推进。村级财务清查审计办公室发挥中枢作用,成立专项督查指导组,深入各乡镇和村组开展现场督查指导。村级财务审计报告复核工作组对审计报告逐一进行复审,发现错误及时调度、及时纠正。
二、牵住“公开”这个“牛鼻子”。公开透明是村级财务清查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将工作晾晒在阳光下,有利于倒逼责任落实。一是规范公开模式。重点突出涉农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审计组对应查的财务账本、账册逐一查实,对来往账目逐项审计。清查审计过程实行阳光操作,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监督,清查审计工作结束后,乡镇(街道)或受委托的专业审计机构充分听取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意见,出具村级财务清查审计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村级财务清查结果和村组织成员任期经济审计结果。二是创新公开方式。清查审计工作结束后15天内,乡镇(街道)负责指导村务监督委员会向村民代表会议公布清查审计报告,并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开。同时,拟在省“互联网+监督”平台设置专门板块,将审计报告进行公开公示,以后每年都将对村级财务进行清理,清理情况线上线下同步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群众反映的问题立即启动调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确保村级财务公开透明。三是明确审计责任。组织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村干部的经济责任,使村级财务审计在程序上合法无误,在账目上客观真实。按照“谁清查、谁签字、谁负责”要求,相关人员都要在审计报告上签字背书,主动认领责任,确保报告质量。同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一旦发现审计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等问题,依纪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突出“追责”这个“强约束”。涟源市纪委监委将坚持“边查边纠、立行立改、严查严办”的原则,把正风肃纪、查纠责任贯穿清查审计全过程。对发现的轻微问题,及时组织村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进行谈话、批评教育,并要求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限期整改。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在清查审计工作中组织不力,工作不实,配合不力的单位,视情节轻重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因工作敷衍了事、清查审计不认真负责、处理问题不彻底,造成群众上访和重大不良影响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典型案例一律公开曝光,形成持续震慑,发挥警示效应。(涟源市纪委监委 刘朝日)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