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西洞庭:从“屋场会”中走出的致富路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11-10 09:54 来源:三湘风纪网

  3月18日晚,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毡帽湖村4组村民杨昭桂家屋前,市驻村帮扶工作队、镇村干部、结对帮扶区教育局纪委副书记、贫困户、村民代表30余人围坐在一起,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会上,祝丰镇党委书记提出“要在打造美丽乡村、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成立合作社,提高本村水产养殖能力”的构想引发热议。祝丰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并于5月12日正式挂牌。截至目前,合作社成员由起初的58户增至123户,祝丰镇毡帽湖村实现了由合作社、养殖能手带动村民、贫困户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在入村入户督查时,得知大家对屋场会、合作社的满意度都很高,10月15日上午,与祝丰镇扶贫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后,我和罗强一同前往毡帽湖村贫困户吴云湘、任强家中,就加入合作社半年来的经济转变情况进行了实地了解。

  现年62岁的毡帽湖村3组村民吴云湘和老伴儿以养鱼为营生,50亩鱼塘是老吴家的全部希望。因为缺乏技术,鱼池翻塘成了扎在老吴心里的刺。年复一年的高投入、低回报,老吴养鱼不仅没能致富,还欠了一屁股债。致贫后的老吴整日借酒消愁,老伴儿的埋怨,无止境的争吵令他苦不堪言。

  加入合作社是老吴养殖路上的最后一根“救命草”,也正是这最后一搏让老吴家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成功摘帽脱了贫。老吴说:“刚加入合作社那会儿,我的心里其实也没得底。因为村里以前也成立过合作社,但当时合作社的组织者盯着的只是国家的财政补贴,根本不为我们谋发展。”

  老吴接着说:“今年弄的这个合作社,我是一百个放心。首先,社长是咱自个儿在屋场会上民主选举出来的;其次,由村支书兼任监事长,村主任兼任监事会成员对合作社的经营、分红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根本不用担心;再有,罗强这小伙儿确实挺不错,一个村的,知根知底,而且他为人低调、谦虚,待人也非常热情。刚加入合作社那会儿,他和技术部长李春民不仅为我提供技术帮助还跑前跑后为我争取了资金帮扶,养了这么多年的鱼,终于搞活了鱼塘。现在我除了养鱼还养了1000多只鸭子和一些土鸡。”

  当我问及老吴对未来有何期许时,老吴笑眯眯地说:“我希望合作社越办越好!等我攒够钱,就把这渔场的房子修成一个庭院式的农庄,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老吴的笑容是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是对未来美好的生活的期待,是对合作社半年来工作成效的肯定。

  憨厚老实的任强是毡帽湖村4组村民,早几年也是因为缺乏养殖技术欠债致贫,和老吴一样,他成了第一批自愿加入合作社的成员。从原先的“靠天吃饭”,到现在的“科学养殖”,聊起这半年来的变化,任强父亲深有感触地说:“感谢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后,我更放心了!”

  聊得正欢,一辆载满饲料的拖拉机在任强家门口停了下来。他叫刘安,今年32岁,家住毡帽湖村6组。2018年,在外打工的刘安得知父亲患癌后,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回乡扛起了家中重担。现在刘安也是合作社成员之一,因为会开车,他在搞好养殖的同时,还用自家农用车帮合作社运送饲料,如今也已摘帽脱贫。

  也许39岁的罗强在2015年选择回家接手父亲经营了一辈子的水产养殖时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年轻的自己会成为带动全村乡亲脱贫致富的领头人。分别前,罗强斩钉截铁的跟我说:“大家在屋场会时推选了我,所以我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水产养殖搞好了,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就都能回来了,搞好创业,照顾家人,完全可以两不耽误、两全其美。接下来,合作社会立足咱地方优势,和社员们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提升水产品产量和品质,将水产养殖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打造生态水产养殖致富路。”

  2020年以来,西洞庭管理区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围绕村民关注关心的民生问题扎实开展群众工作。祝丰镇利用村民“夜闲”时间,以“屋场会”形式搭起民意直接反馈沟通的“便民台”,架起党群干群鱼水情的“连心桥”。西洞庭管理区纪委也将继续紧盯扶贫领域问题不放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纪律和作风保障。(西洞庭管理区纪委 陈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