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澧县:一次被肯定的“误解”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11-10 09:57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这份《自愿放弃危房改造承诺书》是贫困户何诗菊本人亲笔签署的吗,字迹有形有体啊?”检查组工作人员指着全村住房安全保障台账中的资料十分严肃,一脸的不信任。

  近日,市扶贫办牵头组织对全市乡镇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实地考核,澧县纪委监委联系帮扶的如东镇长福村是此次被检查的村之一。

  听到问题,我心里咯噔一下,检查人员肯定是误解了。作为此次陪同检查的驻村工作队员,我对何诗菊的情况是很熟悉的,但这个问题可不好解释啊。

  “领导,这份承诺书不是她本人签署的,何诗菊的视力有重度残疾,接近失明,她当时住在县城的女儿家,我们工作队打电话征求她本人的意见后,才代替她签了名字。”我一边感叹检查组的析微察异,一边赶紧答复,不敢有丝毫隐瞒。

  “‘两不愁三保障’是精准脱贫的硬指标,这份承诺书必须是贫困户真实意愿的表达,而且就算她承诺放弃危改,也要让她的住房安全有保障,她家现在的住房情况是怎样的?”检查组工作人员没有轻易放过。

  “她家老屋是2010年以前安居工程建设的爱心房,不能享受二次危改,我们向她宣传政策后,她本人表示了认可,但考虑到她家的实际困难,我们已经多方筹资对房屋进行了维修加固,并对门口场坪进行了硬化,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她已经搬回老屋居住了。”我迅速翻出了她家房屋改造前后的对比图片。

  “她是一个残疾人,现在的基本生活是怎么保障的?”没想到检查组工作人员又提出一个更尖锐的问题。

  “帮扶责任人是县纪委副书记文军,已经为她申请了低保救助、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及护理补贴,加上她自己原有的养老保险金,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两次住院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了报销,日常生活也由隔壁的亲戚照应,没有问题的。”

  “很不错,你们的工作还是做得很细致很到位的。”得到检查组的认可后,我对这个美丽的误解终于松了一口气,也陷入了回忆。

  前些年,何诗菊一直在其女儿女婿位于县城的租赁房居住。近几年,我多次陪同文书记到她家中走访,了解到她原本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但因视力残疾,对周边的环境不适应,便极少外出,性格也渐渐变得沉闷,笑容也越来越少。

  “文书记,我想好了,我眼睛不中用,还是搬回老家养老算了,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什么都熟悉,不用天天痴痴傻傻待屋里,但是老屋空置久了,有些漏风漏雨,我原先放弃危改的承诺能不能收回?”2019年底的一次走访,何诗菊老人提出了要求。

  “脱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我们党的承诺。您的承诺可以收回,但是我的责任不能放弃,住房安全的问题我来解决,您放心!”望着老人浑浊但带着希翼的目光,文书记的答复坚定有力。

  因何诗菊的女儿女婿无力自筹修缮资金,文书记多方奔走,积极沟通协调,后盾单位和镇村多方合力,在春节前顺利解决了老人回家养老的最大难题。得知老人的眼疾加重,想申请重新鉴定残疾等级,但出行不便,文书记又专程带她到县人民医院进行鉴定,并将换发的新残疾证送到了她的手上。

  何诗菊如期搬进“新居”,看着老人一脸幸福的微笑,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长福村虽然脱了贫,但我们的责任却丝毫不敢卸下,只要群众有所期盼,我们就要把他们的期盼当成一份责任,一份承诺,努力实现,永不放弃!(澧县纪委监委 王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