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让产业扶贫项目更好助农

“今年我们合作社的生姜产量可达300万公斤以上,产值达1000多万元,预计种植户每户可增收7000多块钱。”苏仙区良田镇高山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来安自豪地说。良田镇高山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8月,现有110名合作社成员,生姜种植面积达1400多亩,种植范围延伸到包括大山口村在内的5个行政村,合作社通过提供种苗、信息、技术服务,保底收购等方式,带动了11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合作社成立初期,由于缺乏技术,生姜种植面积不成规模,示范作用不强,村民种植生姜的积极性不高,对合作社的管理不到位,生姜储藏没保障,产业布局也不合理,以致合作社发展缓慢。
在市纪委市监委开展“一季一专题”产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集中治理后,苏仙区农业农村局先后邀请省市区的相关专家对合作社的管理者开展专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对种植户的种植技术进行指导,提高生姜种植效益;发动贫困户积极参与生姜种植产业,提高合作社的覆盖带动面;为了提高合作社生姜种植示范作用,他们又指导合作社进行产业布局,建成了百亩生姜种植基地。同时,还积极帮助合作社申请省、市冷链物流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了库容60万公斤的生姜储存库。
市纪委市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对全市的产业扶贫项目开展自查自纠,发现在产业扶贫方面存在产业发展无特色、项目实施企业财务管理欠规范、产业扶贫资料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随即要求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整改。之后,市纪委市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又联合市扶贫办、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对全市产业扶贫集中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导,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对产业扶贫项目情况进行了检查,对督查发现的帮扶宣传不到位、贫困户资料更新不及时、帮扶台账不完整、利益联结不紧密等14个问题进行了交办整改,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集中治理,市纪委市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全程进行监督,加强调度跟踪,不定期开展工作督导,定期调度、核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落地落细落实,让产业扶贫项目更好帮助农户增收致富。(郴州市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