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保靖:双福村里的“幸福事儿”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11-10 15:51 来源:三湘风纪网

  10月22日,久雨初晴,艳阳高照,按照保靖县纪委监委安排部署,我再次来到比耳镇双福村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入村督查“回头看”工作。

  在村部前的院坝里,附近村民不约而同地相聚在这里正在闲谈着村里的幸福事儿。

  “今年,我家种植吴茱萸,已经收入了2万多元了。”

  “现在,我负责村里的树林看护,每个月也有了固定收入。”

  “这几年,村里的路硬化了、路灯亮了、自来水通了、村部新修了,今年我们村也要过个闹热年啊。”

  村部院坝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畅谈着自己这一年来的收获,细数着村里这几年发生的大变化。

  贫困户增收新渠道

  干净整洁的鸡舍鸭棚,窗明几净的小砖屋,袅袅青烟直上,这是该村村民彭图双的家。

  刚一走进,幽幽饭香就扑鼻而来,彭图双正在厨房忙着炒菜做饭。见到我的到来,她连忙热情地吆喝着:“吉书记,今天怎么也得留下来吃餐饭,尝尝我家自己养得土鸡肉。”56岁的彭图双拉着我的手,久久舍不得松开。

  “不用啦,大姐,帮助你把保洁员工资搞清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第二次来到她家的我,再一次婉拒了她的盛情邀请。

  “大姐,今年收入怎么样啊?”

  “可以可以,今年的鸡鸭卖了3000多元,村里扫地有6000元,儿子在长沙打工送外卖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今后都能稳稳当当地脱贫了。”谈到今年的收入,彭图双的话语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如今,在比耳镇双福村,像彭图双这样依靠“劳务输出+种养殖+公益性岗位”模式实现增收脱贫的,还有很多。

  贫困村产业新方向

  眼下,正是橙黄时节,黄灿灿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满园橙香最惹人爱,在绿叶的映衬下更加诱人。在比耳镇双福村,勤劳地果农们这两天正忙着购买胶篓箩筐,整修保养运输工具,为即将采摘的脐橙做好了充分准备。果农贾秀英告诉我们,她家种植脐橙3亩,到现在已经有7个年头了,脐橙的品种主要是纽荷尔,有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加上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保证了脐橙良好的品质。今年预计可采摘16000多斤,可得收入23000多元。

  “今年,我们收获中药材吴茱萸800多斤,实现收入16万余元,明年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争取获得更大收益。”村民田景勇统计着收益,满脸笑容的说道。

  “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养蜂专业培训,今年我养蜂120箱,取得蜂蜜800余斤,实现收入12万余元。”养蜂户王世凤说起养蜂获得的效益,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据了解,为了打破双福村传统种植业单一的局面,扶贫工作队入村后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帮助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通过将撂荒地流转起来种植中药材和苗木等,既让贫困户看到了发展产业带来的收益,又帮助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就业增加了收入。

  截止目前,该村共有柑桔种植、中药材种植和苗木培育50余户,专业养蜂25户,常年在外务工687人次。累计共有832人参加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基本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农户均有就业门路的目标。

  贫困村样貌新变化

  “现在,公路修到家门口,回乡喝喜酒车就开到家门口,方便!”在外务工回来参加亲戚婚礼的村民姚志远,对如今便利的交通竖起大拇指,啧啧赞赏。

  除了道路的变化,村民们对新修的村部和安装的附属设施,也是一个劲地赞赏。

  “以前,村里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组织个活动都没有地方进行。”说起以前的双福村,村民田茂凤略显尴尬,“如今好了,我们的村部和附属设施都建好了,以后又多了个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自国家税务总局保靖税务局结对帮扶以来,该局为双福村争取资金700余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个。其中,新修桥梁3座,改造庭院48户,改建卫生厕所8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实施了全村安全饮水项目、农网改造项目和美丽乡村房屋整体推进项目等,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如今,羊肠小道变身为水泥路、新修的村部成了村民农闲时的好去处、路灯点亮了回家路、扁担挑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双福村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就是党和国家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送给双福村民最贴心的“礼物”。

  现在的双福村,是村民眼中的幸福村,是在外人员心中的向往地。从最初修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村里逐渐发展产业,最终转变为村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这些生产生活上一点一滴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回程的车上,我忍不住为无数个像双福村一样拥有“幸福事儿”的贫困村能够实现如期脱贫点赞。(保靖县纪委监委 吉小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