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鹤城:鱼水情深似亲人 扶贫路上显真情

“老张你儿子的病怎么样了?”
“现在病情很稳定,真的谢谢杨书记,不但帮我们解决医保问题,还为我们找到了工作,我现在有信心了。”鹤城区黄金坳镇张家村贫困户张化铁高兴地说道。
2017年,鹤城区迎丰街道纪工委书记杨梅香与贫困户张化铁结成帮扶对子。61岁的张化铁,中年丧偶,家有两儿两女。两个女儿外嫁,小儿子在外务工;大儿子离异,手部残疾,独自抚养一女,在镇上读小学。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帮”是杨梅香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以后要有稳定持续的收入。
于是,杨梅香想到了在重庆办厂的同学,对方一听是扶贫就业,立马就答应了。
“老张,我一个同学在重庆开工厂,包吃包住底薪3千多,加班另算,我想让你的两个儿子去看看,合适的话就留下来上班。”
张化铁的两个儿子提着行李坐上了外出务工的火车,两兄弟从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现在每人年收入4万多元,从以前的没技术只能在家务小工,到现在的稳定增收,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让这一家子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在四年间,杨梅香每月雷打不动要做的事,就是走进贫困户张化铁家中,与他们聊家常,话心事,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直到有一天,一通电话打破了平静。
“杨书记,我大儿子得了尿毒症,已经住院了,怎么办啊!”高额的治疗费用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张化铁束手无策的拨通了电话。
“老张你先别急,你儿子在重庆上班是有职工医保的,可以报销,我先帮你问一下。”得知消息后,杨梅香立马咨询鹤城区医保局异地医保报销政策,相比属地医保报销,在流程上相对麻烦一点,好在老张小儿子还在重庆可以帮忙申报资料,这才松了口气。
“杨书记,你来了我就放心了。”
在病房,杨梅香与主治医生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病情和治疗情况,对张化铁耐心开导,详细讲解了异地医保报销流程,并鼓励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叮嘱他要好好照顾儿子,专心给儿子治病,争取早日康复,有什么需要可以及时告知,她将尽力帮助解决。
通过交流,张化铁焦虑的精神状态逐步得到缓解,心中悬着的石头也慢慢落地了。
“通过四年的帮扶,已经把他们当作了家人,希望老张家日子越过越好!”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杨梅香始终把贫困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她厚厚的工作日志上记满了帮扶路上的点点滴滴,她以实际行动一笔一画勾勒出了一幅干群鱼水情深的美好画面。(鹤城区纪委监委 王珺)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