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桃江:驻村4年,他们成了“村里人”

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没有传达给党员和群众?扶贫收官之际,工作队员能否善作善成、善始善终?带着满心牵挂,时隔4月,我再次来到已摘帽的省级贫困村水口山村开展入村督查“回头看”。
外地媳妇当上了网格员
水口山村面积12.28平方公里,共有29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424人,是一个社情民意复杂的“大摊子,”这考验着扶贫干部的综合素质。
来到贫困户龚文斌家中,门口堆满了纤维袋和塑料制品,正当我疑惑时,“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工作牌映入眼帘,县发改局扶贫办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孙靖介绍道,“根据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村里一共设置分拣中心7个,由保洁员进行垃圾分类,每个月工资800元。”
正在忙碌的龚文斌父亲龚善修自豪地说,“我种了30多亩田,农闲时酿谷酒、捉鳝鱼。现在还当了保洁员,干得好有奖金,塑料、废铁也可以卖钱,一个月能赚1600多元,这样的工作是政府照顾我们老人家哩。”
谈话间,旁边的群众端来擂茶,邀请驻村帮扶工作队进屋坐,来到贫困户龚灿斌家,屋子里摆着许多不锈钢制品,我询问道,“小伙子是做不锈钢吗?今年生意怎么样?资金方面有没有困难?”
20出头的龚灿斌憨厚一笑,“开不锈钢店3年,现在一年能赚10多万,多亏工作队资助我2000元学技术,帮我申请小额信贷2次,在县城租门面、开店,现在10万元贷款全部还清,有了一技之长,再也不用过苦日子。”
一路走访,我看到了群众乐观生活的灿烂笑脸,听到了许多感恩党、感谢工作队的心里话,更让我感动的是,许多脱贫群众当起了网格员,为村上的发展贡献力量。
走进贫困户龚浩安家,地板擦得像镜子,墙上挂着一副“奋斗”的十字绣,正在串凉席的女主人忙起身烧水泡茶。“以前独门独户,住在山窝里,买菜、看病都不方便,政府给我们建房子搬新家,再也不用过担惊受怕的隐居生活了。”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龚浩安的妻子陈英仙主动申请担任网格员,帮忙宣传政策、劝解邻里矛盾,这个操着贵州口音的外地媳妇已经能说一口顺溜的桃江话。
我想考公务员努力回馈社会
“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奔波劳碌的身影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得到了清晰回响。
“小龚这孩子实诚,学校里有什么事拿不定主意都告诉我,前两天重阳节,还打来电话祝我节日快乐。”工作队员杨立庆说起贫困户小龚,仿佛在念叨自己的女儿。
走访中,我听说了背后的感人故事。2017年,小龚的父亲遭遇车祸,导致下肢瘫痪,由于肇事方车辆未购买保险,仅赔偿5万余元,见父母为医药费发愁,读高一的小龚产生辍学的想法。杨立庆听说后,迅速联系其就读的桃江一中,为她争取到了高中阶段减免学杂费、伙食费的助学政策,还将一家三口纳入低保,入股苗木合作社享受分红,将小龚母亲介绍到村上的饭店当服务员。在杨立庆鼓励下,小龚比以往更努力学习,于2019年考录农业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小龚还收到了工作队的2000元助学金、杨立庆赠送的笔记本电脑。
“‘叔叔,要不是你们帮助,我根本不可能考上大学,毕业后我想考公务员,努力回馈社会。’一年多了,我还记得小龚接到录取通知书时说的话,有这些懂得感恩的贫困户,我们搞扶贫干劲十足。”杨立庆一边说,一边打开小龚的朋友圈,介绍她的学习近况。
驻村4年,从老人住院医药费报销到小孩填报志愿,从村上基础设施完善到产业脱贫,一件件小事和大事的落实让干群关系越来越密切。
8月底,孙靖体检时查出甲状腺结节4A,有癌变风险,复查确诊后,进行了手术,住院期间,他把电脑和工作资料带到医院,一边打点滴,一边处理工作。
“孙队长这个人霸得蛮,动了这么大一个手术,住院半个月就跑到村上加班。他现在脖子上还有一条一寸长的刀疤,每个月都要去医院复查,但他工作没有一样落下,从来不讲困难。”工作队员杨云斌心疼地说。
看着孙靖脖子上长长的刀疤,我感慨万千,工作队员介绍村上的情况不要拿材料,说起贫困户的信息如数家珍,走访群众时,连两三岁的小孩都要他们抱一会。干群一家亲的背后,是工作队员四年如一日的付出,更是群众奋斗脱贫的写照。
实干造血“挖穷根”
深秋时节,走在蜿蜒的乡村公路上,时不时能看到蓊蓊郁郁的苗木,群众正在基地育苗。
我走上前去询问,“在苗木基地打工的群众多不多?分红有没有按时打到卡里?”
“我们村有苗木合作社和生态农场,30多个贫困户在这打工,到年底,分红一分不少打到卡里,有了这个家门口的工作,大家都安安心心在家带孩子。”
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又要“造血。”2017年以来,县发改局共投资112万元,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处,改善2600余名群众(含256名贫困户)的饮水条件;争取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资金320万元,新增电力台区13个、架设高压线路10公里;统筹资金26.5万元,建设扶贫公路5.1公里,10条居住25户以上自然村寨拉通水泥公路,完成道路安保工程6公里;争取黑臭水治理项目资金10万元、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0万元;申请小额信贷36户、贷款101.4万元,完成危房改造27户、异地扶贫搬迁4户;33户贫困户入股民化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31户贫困户入股放华生态农场;37户贫困户接受“月嫂、按摩师”技能培训,已脱贫135户、410人,2020年预脱贫5户、11人。
“以前村里电压不稳,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自从工作队来了后,改造水、电、路基础设施,不只是贫困户,我们村民也得了实惠。”村民龚喜安高兴地说。
短短两天,我一共走访群众32户,实地查看现场7处,上次督查发现的问题均已整改到位。返程路上,满心牵挂已变为深深的感动,脱贫攻坚是一场“接力赛”,帮扶部门正确履职,帮扶干部驻村驻心,困难群众自强不息,纪检干部监督保障,我们一棒接一棒,努力奔向美好生活。(桃江县纪委监委 刘造军)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