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绥宁:易地搬迁“挪穷窝” 监督执纪固成果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11-27 09:19 来源:三湘风纪网

  “出门100米就到了扶贫车间,工作也不累,还能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现在的小日子我很满足。”11月16日,绥宁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来到武阳镇红旗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专项督查时,40岁的肖主凤正在扶贫车间内忙着加工箱包。在这里,每天工作8小时她就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

  红旗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绥宁县武阳镇双龙村,现居住在这里的165户613人,之前住在离镇上17公里远的山坳里,每逢大雨,山体极易滑坡,严重时还会威胁人身安全。2018年,该村进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613人搬出了“穷山沟”,来到离镇上不到3公里的红旗坪安家落户。

  “每一个安置点都承载了贫困群众的脱贫安居梦,‘搬得出’只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步,我们要将搬迁后续扶持政策落实作为重点,强化跟踪问效,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地生根。”绥宁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2020年上半年,绥宁县纪委监委成立4个督查组,对全县16个集中安置点进行“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回头看”,将安置点工程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搬迁后续扶持政策落实、干部作风等作为督查重点,“靶向治疗”易地扶贫搬迁领域“病根”。督查中发现,少数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不完善、拆旧复垦未完全到位等问题11个。督查组积极施行“一部门一清单”,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做好后续帮扶工作。目前,所有问题均已整改到位,让搬迁群众有了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

  该县纪委监委注重将监督与服务相结合,既“督”又“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红旗坪集中安置点,有村民向前来督查的乡镇纪委工作人员反映“安置点周围没有土地种菜,买小菜开支大”的问题。在镇纪委的协调下,村里在安置点旁流转了一块农田,让入住的贫困群众种上了蔬菜,解决了他们“菜篮子”问题。

  “让群众碗里有菜,还得让他们兜里有钱,关键是就业。”绥宁县纪委监委将促就业纳入重点监督范围,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针对不同家庭类型开展技能培训、劳务协作、扶贫车间等就业帮扶措施,积极开拓易地搬迁户致富路。上半年,在县纪委监委驻县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的督促下,县人社局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精准摸排,针对性地增加农村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400多人。今年,全县共培训贫困劳动力705人,帮助6847名易地搬迁户解决就业问题。

  截止2020年11月10日,绥宁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任务3765户15189人,共有集中安置点16个,搬迁入住率100%,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后续帮扶措施覆盖率100%。“一村一业”、“一户一业”等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让挪出了“穷窝”的1万多名乡亲在家门口有产业、能就业,实现了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绥宁县纪委监委 唐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