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微体会】津市:纪检干部扶贫路

在扶贫路上,我有许多的收获,许多的思考,如何来巩固脱贫成效?如何让群众们认可我?如何让居民们能有幸福感?这是我作为街道基层纪检人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尤其在我成功帮扶了一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后,我的感触就更加深刻了。
2018年初,根据街道扶贫办的安排,我和街道护市社区贫困户贺道仙结成帮扶对子。根据资料显示,贺道仙患有间歇性精神障碍,病情发作就控制不住情绪,殴打旁人,已多年没有外出工作,基本没有收入,一直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
拿着手中资料,我陷入了沉思,“面对这样的帮扶对象,怎样才能让他摆脱贫困呢?”
为了对贺道仙家庭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和护市社区工作人员唐熙清对他家进行了走访。来到贺道仙家,首先映入眼帘是一间年久失修平房,老房子破破烂烂,墙壁上已经有了裂痕。
“这老房子,都成危房了,经常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母子俩人蜗居在这里很久了,不知道啥时是个头。”唐熙清在一旁说道。
看到这些,我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就一直在想有什么办法能帮帮他们。
2018年4月,我和唐熙清来到市房管局,为贺道仙办理了公租房申请手续。
“同志,你看贺道仙家这个情况,能不能请你们帮帮忙,为他解决一套公租房啊?”一番“嘴皮”磨下来,终于为贺道仙母子办理好了公租房申请手续。没过多久,他们就拿到了新房钥匙,住进了敞亮的电梯房。
住房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贺道仙母子二人还没有收入,生活仍然无法维持。怎么办呢?
为此,我一次又一次和市扶贫办的工作人员联系,通过市扶贫办找寻各种扶贫项目。2019年6月,终于为贺婆婆一家选定了“五峰杨梅”扶贫项目,通过投资入股年底分红。
项目开始之初,贺婆婆也曾有过质疑:“投了钱真能有收入么?亏了怎么办?”
“您老人家放心,不仅赚了的给您,就算是收益不好也能有保底呢,要是有任何问题你们来找我。”我如是说到。
得益于平日里不断关心帮扶打下的感情基础,贺婆婆终于点头同意了。通过这个项目,贺婆婆家每年终于有了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
2019年12月,贺道仙家纯收入达到8500元左右,终于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将近三年的结对帮扶,看到贺道仙家中一天一天的变化,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我打从心底里觉得高兴和满足。我所做的是很多纪检人扶贫路上都在做的平凡事,但我知道脱贫攻坚就是要靠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来实现。尽管这条扶贫路很艰辛、很艰难,但只要我始终以热情和笑脸与他们交流、沟通,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真情服务,那么就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津市市纪委监委 谢淳)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