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贫困对象在监督下“嵌入”扶贫产业

“真是太感谢了,如果不是你们纪委领导督促,我们连片的几十个红薯种植户就成不了‘气候’,红薯加工设备资金也很难落实到位。”近日,在桃源县热市镇郝仙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田松清见到县纪委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今年来,桃源始终把监督作为发展产业脱贫的重要手段,对3854多万产业扶贫资金进行全程监督。目前,全县66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脱贫群众通过土地出租、扶贫车间务工、特色产业产品销售、收益分红等,收入有了稳定保障。
“我镇安置区扶贫车间为周边的安置区居民提供150多个工作岗位,业务定单还有点忙不过来,人均收入3万元左右。”桃源县西安镇纪委负责人向县纪委扶贫督查组介绍道。
据悉,该县针对全县部分重点扶贫乡镇建立扶贫车间建设项目资金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县纪委及时督促有关部分和相关乡镇立马解决,要求全县10个重点贫困乡镇的贫困村创建脱贫粮林茶果油畜禽特色产业基地和加工基地,通过产业向基地集中、贫困户向扶贫车间集中、政策资源向特色产业集中、产业监督向扶贫资金项目集中的思路,确保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有事做、在粮林茶果油畜禽产业有特色,扶贫监督不缺位,大部分有条件的扶贫对象,在监督下“嵌入”产业扶贫链条。同时,对近两年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还没有享受产业扶贫的要取技术指导、委托帮扶、直接帮扶、股份合作、光伏发电和金融扶贫等形式对“两有”人员进行了全覆盖。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头戏’,随着今年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我们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联动机制,信息共享、监督前置、同向发力,助力产业扶贫走上快车道。”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陈组长介绍道。
据了解,在县乡两级纪检监察组织监督下,该县已建有扶贫车间8个、建设粮林茶果油畜禽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147个,出现扶贫特色产业户1543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左右,初步形成有机粮油、林竹、茶叶、水果、蔬菜、生畜、家禽、蜂蜜、食用菌等扶贫支柱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对扶贫产业项目、资金、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监督检查,盯紧各环节,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落实好主体责任,推动相关政策落到实处,让扶贫产业发展长期惠及困难群众,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加油助力。”桃源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桃源县纪委监委 高华 石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