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微故事•微体会】大通湖:“稻田托管”助力留守老人脱贫致富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12-15 10:55 来源:三湘风纪网

  “包嗲,看您这么高兴,收成不错吧?脱贫不脱政策,这批稻谷合作社给您结了多少钱?”正是合作社收粮忙碌的时节,我和镇纪委的几名干部到村里开展扶贫领域专项督查,正好在强农农机合作社的谷仓门口遇见了来结算稻谷钱的贫困户包中云。

  “小欧书记,我刚数完9760块钱一分不少,兑完钱我正准备去镇里找你呢,我种一辈子田了,没想到坐在家里啥也不干就能拿钱!我要赶紧回去把钱交给屋里老太婆哩!”包嗲喜笑颜开,跟我第一次见他愁云惨淡的样子截然不同,遇见我他很开心的向我报喜。

  今年70岁的包中云曾经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老两口常年体弱多病,唯一的儿子又常年在外,老两口靠着家中几亩薄田生活。第一次见他是为扶贫领域的案件到他家进行走访调查,当时见到老两口强打精神在田里劳作,生产效率非常低而且两位老人十分疲惫,当时非常心酸和不忍,劝他们身体吃不消就把家里的稻田流转出去,但老两口说流转费根本不够日常开销,年纪大了也没其他办法可以创收,流转后连自己的口粮都没法保证,所以他们宁愿自己苦点累点还是要守着这“一亩三分田”。

  那天之后,我联系了镇里的几家合作社,想着给他们争取一些免费的农需用品,为他们减轻负担。联系过程中听强农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科学耕种、产销一体化,而且对口省内外著名的大米企业,合作社又有一系列对口帮扶贫困户的政策。于是我想要是能把包嗲家的稻田全部“托管”给合作社,包嗲家的问题就解决了,没想到这个想法与合作社负责人赵总的思路一拍即合,合作社正想通过本土粮食产业带动身边的贫困户尤其是留守老人脱贫致富,商量后决定给包嗲提供稻田“托管保姆式”服务。春耕无需自己下田,合作社机械化抛秧;夏耘无需自己施肥,合作社统一田间管理;秋收无需自己收割,合作社收割机自动脱粒、拖拉机田埂接力直接将稻谷送至销售处、现场结算;冬藏无需自己保管,田间地头政府配备的紫云英绿肥悠然生长。一年四季,好政策环环相扣,包中云和老伴种田有盼头、看病就医有报销保障,包嗲一家如期脱贫。曾经为生活愁容满面的包嗲,如今笑容满面,逢人就说遇上了好时候。

  作为湖南优质稻基地的益阳市大通湖区,辖区内水稻产销一体化已呈体系化,合作社“稻田托管”的模式,既能实现稻田集约化、规模化管理,实现高效高产,又能让农村的“留守老人”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实现脱贫致富。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又是乡镇党委班子的一员,以严明的纪律保障脱贫攻坚政策落地生效,同时又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我未来的工作重点。(大通湖区北洲子镇纪委 欧阳诗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