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持续发力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今年以来,益阳市纪委监委把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内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三抓实”压紧压实责任链条。一是抓实主体责任。梳理出各级党委(党组)具体任务清单,以上率下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形成主责主抓,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桃江县试行扶贫领域监督“一县一清单”制度,全县列出52项监督重点,要求县直单位、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各自扶贫领域问题、责任、措施清单,实行销号管理。二是抓实部门责任。坚持查出问题和堵塞漏洞相结合,对重点行业、关键部门、共性问题建立健全制度规定、完善内控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今年来,市纪委监委向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等19个市直部门发出《履行扶贫项目资金监管责任提示函》,交办问题14个。三是抓实监督责任。各级纪委监委在协助同级党委履职尽责同时,注重强化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督促层层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层层传导压力,持续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形成责任闭环。
“三到底”落细落实日常监督。一是监督沉到底。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派出349名干部开展入村督查,现场解决各类问题266个,交办整改问题257个,移交问题线索95件,并按照“谁督查发现、谁督导整改”原则跟踪对账销号。二是线索查到底。坚持“一案三查”,以问责倒逼整改落实,通过“直逼根源”“一追到底”问责追责31人。对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向东村村干部虚报套取、贪污侵占扶贫培训资金等典型问题重点查办。三是执纪严到底。强化问题线索直查直办,严肃查处脱贫攻坚工作作风不实和基层“微腐败”等问题,今年来,全市共发现扶贫领域问题508个,查处52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45人,退还群众资金1518.7万元。
“三机制”走深走实专项治理。一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市纪委监委牵头,各区县(市)纪委监委和19个市直单位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扶贫领域工作中的重大事宜。二是探索横纵联动机制。横向上,通过建立监督检查、线索移送、情况通报等机制,常态推动部门履职尽责;纵向上,通过“抓本级、带系统”,延伸拓展工作触角,实现市县联动。今年来,对产业扶贫等六个方面进行抽查调查,涉及扶贫项目167个、扶贫资金2.5亿元,发现问题85个。三是完善专题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一季一专题”工作机制,深化易地扶贫搬迁等5个专题治理“回头看”,巩固治理成效。今年来,专题治理共检查批次1375次,查处问题282个,追缴资金1232万元。(益阳市纪委监委 严浩)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