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娄底市:管住村级小微权力 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编辑:钟德华 发表时间:2021-09-28 14:41 来源:三湘风纪网

       省十一届纪委六次全会要求“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管住小微权力,推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娄底自2017年启动“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改革试点以来,经过4年多的深耕细作,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全市强化乡村治理的“特色品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如何紧盯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深化拓展运用“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改革成果,释放乡村振兴活力?娄底提前谋划,展开了积极探索。

村级资产资源晒网  昔日荒山变金山

图一:涟源市茅塘镇石门村老园艺场公示的资产资源处置现状照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娄底涟源市茅塘镇石门村,是湖南农村改革第一村,上世纪90年代创造出“八千里农军闯市场”壮举,曾经风光无限、远近闻名。近年来,受到外部市场冲击,自然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石门村逐渐丧失了发展优势,一度被挤入“第二梯队”。如何用好国家乡村振兴政策,重新焕发发展活力,成为了摆在全村面前的头等大事。“村里按照村级小微权力监督的要求,就资产资源的处置组织召开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会议,开展‘四议两公开’,通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将老园艺场土地进行流转发展中药材和经果林种植,荒山荒地改造成了绿水青山,闲置的荒地变成了资产,而且还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村民周大爷说。2020年8月,娄底涟源为防止村级集体资产流失,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开展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公开公示的试点,采取线上和线下“双公开”结合,在“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上设置“资产资源”板块,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部晒在网上,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平台也是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成为了村级闲置资产资源的“交易市场”,有效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这是娄底市积极拓展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改革成果的一个运用场景,截至2021年5月,仅涟源一个市在“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公示的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数据就达到2935条,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资金在监督中流动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图二:新化县圳上镇鲁溪村村民罗某某利用“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反映的问题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娄底新化,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2月29日,新化成功脱贫摘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覆盖全县688个村的“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在做实做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里,村民依托平台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已经成为常态。

      2020年4月4日,新化县圳上镇鲁溪村村民罗某某在查看“互联网+监督”平台村级财务时发现,村里2020年1月14日支出了一笔3万元的劳动就业培训费用,领据上显示自己和其他14个村民均领取了1500元的劳动就业培训补助费,但是罗某某从未参加培训也未领取补助费。罗某某立即在“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投诉举报”板块上进行反映。收到平台的投诉举报后,圳上镇纪委以平台举报这条线索为突破口,迅速去经管站调取相关报账资料并开展实地核查,对资金流向进行全面倒查。经查,该笔资金共计30000元,是2017年12月由新化县人社局下拨鲁溪村贫困人口劳动就业培训资金,最后发现该村村委会主任罗某明等人通过伪造虚报就业培训人员花名册、场地租赁费、授课费等方式,全部套取违规用于其他支出。2020年11月,罗某明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其他责任人员受到相应处理,虚报套取的资金予以追缴。事后,圳上镇纪委将调查结果反馈给举报人罗某某,罗某某表示:“ 利用这个平台,我们在手机上也能够看到村里的账目,我们老百姓的诉求和疑问很快得到了解决。今后我还会利用这个平台参与村里的事情”。

       在娄底,通过多年的探索,全市所有村(社区)村级“用权”“花钱”“办事”“资产”等内容全部在平台“晒出”,接受群众监督。从今年的娄底市纪委全会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平台关注人数达48.2万人,点击量达7493万余次,采集子系统数据260万余条,接到投诉举报121条,查处26人,追缴资金332.4万元。全市农村纪检监察信访总量、重复信访量、越级信访量,分别同比下降10.47%、62.59%、12.69%。

      下阶段,娄底将继续紧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管好小微权力,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娄底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