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陪坐陪讲陪同:“陪会”歪风当早治

编辑:邹太平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0 来源:《检察日报》

  时下,各地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就整治“文山会海”问题出台诸多措施,使会议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会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陪会”现象在一些地方却仍然盛行。

  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陪坐。不论是一般部门的工作会议,还是专题性会议,甚至是十分专业的研讨会,以及迎来送往的见面会,动不动就邀请“四大家”领导参加。认为邀请的领导级别高、数量多,会议才有规格,场面才够隆重,领导才够重视。于是,需要不需要的,请;情愿不情愿的,请;有关无关的,请。弄得领导开完一个会,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另一个会场,成天泡在“会海”里。另外,在参会对象中,单位副职与会即可的,偏要通知正职一并到会;部分单位与会即可的,偏要通知所有单位参会;主管部门与会即可的,偏要通知其下属单位参加。二是陪讲。大会小会,这会那会,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前面的领导讲完话、部署安排工作后,接下来便是其他领导的“我再强调几点”,“我再补充几句”,“我没作充分准备,但我再谈几点认识”等等,好像不让他们讲两句体现不出他们的水平和领导地位。虽然是“补充几点”,往往又成了长篇大论,讲话内容不是对主题报告的重复,就是不着边际的胡侃。三是陪同。就是陪服务。一般主要领导参加重要会议,多半要带随从,除小车司机外,还有文秘人员、党政办公室负责人、相关部门领导等等,少则两三人,多则五六人。司机为领导会外的活动提供服务,办公室负责人为领导请客张罗和买单,文秘人员则为领导在会上发言准备稿件。

  无论是“陪坐”、“陪讲”还是“陪同”,都是会风不正的反映,与今年5月中央所倡导的“短、新、实”的会风文风格格不入。会风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干部的作风,更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陪会”盛行,浪费了宝贵时间,影响了正常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使领导难挤出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搞调研、解决实际问题,使与会人员无多余精力抓工作落实,同时也助长了形式主义、铺张浪费。“陪会”风之所以难以遏制,说到底还是一些人头脑里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在办实事上,而是用在了搞花架子上。其实,大多数干部对“陪会”都很反感,但因不敢得罪上级部门和组织会议的领导,不愿戴上对分管以外的工作不支持乃至无视上级领导的帽子,虽老大不情愿,也无可奈何地去“陪会”。

  如何遏制“陪会”风?笔者认为,除了严格规定会议的审批程序外,要切实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要控制会议规格。没有多少关联的领导和人员一律不参加会议,由分管领导负责的其他领导不再出席,副职与会即可的不安排正职参会。二是要实话实说。会议报告和发言要精当,坚持“能少则少、能短则短、能精则精、能简则简”的原则,大力摈弃空话、虚话、套话之风。三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这是关键。要打破陈规陋习,不怕误解,不怕得罪人,做到让自己“装点台面”的活动坚决不参加,也不拉与工作无关的领导干部“陪会”,将主要精力用在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和为民造福上。只有这样,精简会议、改进会风,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廖双河 许天才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