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好人”咋蜕变成“贪官”?

编辑:邹太平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0 来源:新华廉政

    回想起20世纪90年代末的自己,李章国用“好人”二字形容自己。然而,当登上化建集团的“宝座”后,面对众多送“礼”的下属企业,从最初的“心理不安”蜕变到后来的“来者不拒”,将职务所赋予的权力俨然变成了金钱的交易手段。(8月19日《法制日报》:国企董事长借改制敛财下属定期给领导“发工资”)

    没有伤、病、残疾的人,是好人的一种,李章国可算得上是个健康的物质的人。李章国曾自诩为的“好人”,应该是品德好、行为端,是秉公执权办事,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所的一切对得起天地良心。也正是因尽忠职守、兢兢业业的努力奋斗,出身贫寒的他,一步一步稳健地走上领导岗位,担任大型国企的“一把手”。

    那么,一个有着苦难童年,艰辛奋斗历程的、正处于上升辉煌期“好人”,咋没有保持良好向上进取的状态?是如何腐化堕落,蜕变成贪官的呢?李章国的人生轨迹给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了怎样的警醒?

    保持纯洁的党性,是拒腐防变的根本。领导干部并不就比一般的党员干部具备天生的“免疫力”,相反他面临的诱惑更多,更需要有坚强的党性和纪律观念。青年时期的李章国理想信念坚定,内心深处是纯洁善良的,有着坚强的党性和纪律观念,能够抵制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做到洁身自好。他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思想作风上,都对自己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工作上更是兢兢业业。可是到年意气风发、春风得意、扶摇直上的中年,李章国的党性和纪律观念开始减弱,向一些小的诱惑或者经过各种各样包装的诱惑投降后,在侥幸心理作用下,内心深处的理想信念已经完全丧失,党性和纪律观念抛诸脑后,手中的权力完全为己所用。杨二陵多番对李章国的糖衣炮弹攻击奏效就是例证。在经过这个质变,跨过了为官和执权的底线之后,李章国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也就变得无所顾忌了。

    敬畏党纪和国法,是廉洁从政的关键。党纪国法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廉洁从政的底线。只有守住了这根底线,才能在金钱、权利诱惑前,稳住心神,保持冷静和理智,无私秉公用权;才能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李章国登上化建集团的“宝座”后,对众多送“礼”的下属企业“来者不拒”,不仅对大的诱惑不再抵制,而且主动出击去大捞特捞,将职务所赋予的权力完全变成了聚敛钱财的“摇钱树”,哪还谈得上敬畏党纪国法这根“弦”?党纪国法在李章国心中荡然无存,也就如脱缰野马,自个儿跑进了牢笼囹圄也就还毫不知觉。

    坚守高尚的道德,是一生平安的保证。从政道德是领导干部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决定着干部才干的施展力度和用力方向。同时,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的思想基础,也是自己一生平安的保证。一个好人,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必定是德才兼备。只有灵魂干净、品德高尚的领导干部,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诱惑和考验,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积极参与变革,又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李章国出任华建集团董事长后,面对权力所带来的巨大金钱诱惑时,其道德防线瞬间溃堤,“好人”不再当,9年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400多万元,锒铛入狱,踏上一条不归路。

    李章国的贪腐蜕变经历,再次告诫:只有好人才能一生平安!(唐红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