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语言须“扫雷”

近日河南陕县一法官在一桩错案中以一时“眼花”作为辩解,引起公众哗然,同时也给官员的“雷语语录”贡献一个词条。(中国新闻网)
近几年,因官员们的雷人语录引发的“雷语门”是屡见不鲜。
“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郑州市规划局原副局长逯军。
“我不管你啥子,你是为啥服务,我是为领导服务,领导重要还是哪个重要?”——四川双流县交警大队勤务二中队原副中队长梁忠。
“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 ——吉林省辽源市环保局原局长郭东波。
……
网友感叹,没有最雷,只有更雷。“雷语”官员的共同特点是,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语言,像晴天霹雳一样“雷击”人们的听觉神经。
频现的“雷语门”更像是对各级公仆工作作风、思想状态和执政水平的一次曲线检查,其检查结果带给我们深刻的警醒和思考。 言为心声,话语背后是态度,态度背后是思维。很多官员的雷人之语并非是一时失言,也非个性使然,可以说众多的雷语不少都是官员们发自肺腑的真心话——声称“跟政府作对就是恶”的官员就敢凌驾于法律之上强令合法在建的楼盘停工;发出“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谬论的官员也正在滥施强拆;而振振有辞的“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则更是对大众智商的公然愚弄。 无数的事实均已证明,在舆论焦点形成的过程中,面对公众和媒体的质疑,官员的雷语丝毫没有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反而是推波助澜,让事实真相越描越黑,结果是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严重受损。而良好的话语能力和话语形象不有利于官员们履行好职责,达成工作目标,也有助于提升其自身软实力,进而形成亲民务实的政风,塑造出良好的政府形象。一言以蔽之,给官员话语“扫雷”迫在眉睫。 要想让“扫雷”真正取得实效,可以从两个方面形成合力。一方面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官员考核标准,将官员日常的举止言行纳入考核内容,细化和明确相关执行标准,对作风不实、言语不慎,在公开场合发表失当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按规定追究其责任,同时规范和透明因口吐雷语而下课的官员的再使用机制,全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另一方面,官员们应在提高其自身思想和业务素质上下功夫,一是要主动去打破官场的圈子文化,多跟普通群众交朋友,说话时多点民生气息,少点官腔洋调,大胆地问计于民,让群众乐意信你言、从你行;二是要对自己的工作敢于担当,不怕挑刺,错了就是错了,老实承认,认真改正,而不是用雷语来狡辩,甚至为掩盖旧错不惜犯下新错。只有外在的制度环境和内在的心理状态共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官员雷语滋生的土壤。(冰之)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