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超英精神”当求“三无”

陈超英同志离世一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全国上下特别是纪检监察系统正掀起学习“超英精神”的热潮。
在认真学习了陈超英先进事迹之后,我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能震撼人的心灵;一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内心坚定的信念。陈超英正是因为心中有着一种对党、对人民坚定不移的信念,才能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为党和人民付出一切。
斯人已逝,风范犹存。陈超英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我们更应当以陈超英为榜样,时时、事事、处处以“超英精神”要求自己、检视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力求做到“三无”。
无私于物。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参加工作以来,陈超英与企业一起栉风沐雨,风雨同舟,在企业扭亏脱困、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等到企业壮大之后,作为企业股肱之臣的她,却并没有因此把公司当成自己的“私人产物”般予取予求:她亲妹妹的小孩大学毕业之后,在株洲打临时工,作为当时五局领导,在局中给他安排一个工作原本就不是什么大事,但她并没有这么做,反倒是当她听说一个姓周的农民工兄弟,由于家庭困难,孩子读书就业有问题时,义无返顾地与这一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象,出钱出力帮这个家庭修建房屋、帮这个小孩读书就业。
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特别是手握权利的领导干部,也应当如陈超英一般,始终坚持“法”大于“情”、“公”大于“私”的原则,心里面时时刻刻装着人民,大公无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无惧于险。2003年以前的几年间,中建五局是个出了名的困难企业,企业资金紧张,已经资不抵债,举步维艰,在那个时期做党群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作为时任工会主席的她被讨债人员堵过门,被下岗职工扔过烟头,甚至被情绪失控的员工家属迎面泼过热茶,但是就算处于这样的风口浪尖,陈超英却从来没有退却过,始终以“越是困难,越要顶住”的担当,十年砥砺,终于获得了成功。
当下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这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无惧于险,如陈超英一般,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去攻坚克难,勇于超越前人、超越过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破旧格局,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无愧于心。宋人吕本中曾在《官箴》中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至此,“清廉”被视作官德之首,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陈超英一生清正廉洁,无愧于心:一个钢管供应商送给她的价值一万元的电脑笔记本,被他当场退了回去,保温材料供应商送她的两块价值六万元的名牌手表,同样被退了回去,每次出差,她都是刷自己的工资卡,从不在财务上借一分一毫,她分管过房改、物业,手里掌握上千套住房分配权,但她的一家三口之家却仅仅是个两居室的“蜗居”……
其身正,不令而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也只有如陈超英一般以身作则,保持清正廉洁的基本操守,常怀律己之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才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而也只有这样的干部,在领导岗位时,人民会信任他、敬重他;退休了,人民会爱戴他、亲近他;去世后,人民会怀念他、颂扬他。(宋志飞 黄明)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