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切莫在“吹捧”声中迷失“心智”

编辑:周瑾 发表时间:2020-06-22 09:16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了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科信局局原局长叶加河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据报道,叶加河很享受被“小圈子”里的人捧在高位的感觉。他经常利用手中公权,关照那些捧他的圈内人,并捞取“感谢费”,最终走上了违纪违法不归路。(中国纪检监察报 6.17)

  何谓吹捧,就是吹嘘与捧场。在中国官场上,纵观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只有极少数败在强大的敌人手里,绝大多数是被身边的“吹捧”声吹倒的。他们被吹捧得迷迷糊糊,做出一些诸如排斥异己、残害忠良、祸国殃民的事情。如秦朝的赵高、唐朝的杨国忠、宋朝的秦侩、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等等,这些“吹捧”高手借“吹捧”而得宠,上欺皇帝下欺百官和百姓,最终导致政权走向灭亡。而就现在而言,以领导干部为目标的吹捧依然盛行。俗话说得好“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一般人都不会吝啬奉承之言,领导干部也一样,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多的好话、吹捧,很容易导致领导干部刚愎自用,产生“一言堂”,严重的还会造成腐败、堕落。就如案例中叶加河一样,热衷于“被捧”,思想的防线一步步被击破,在吹捧中被棒杀,最终走向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着实令人唏嘘。

  个别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吹捧”声中迷失“心智”,在笔者看来,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受外部环境所致。有的吹捧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对领导干部直接“捧”、间接“捧”,当面“捧”、背后“捧”,明着“捧”、暗着“捧”,同时又常常在吹捧中辅之以金钱、美色,令人防不胜防。第二点也是最根本的还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上不清醒,政治上不坚定,私心杂念太多,经不住“捧”,久而久之就开始飘飘然,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显摆的资本和谋取私利的工具,搞“小圈子”,哥们义气,致使圈子里“捧声”一片,乌烟瘴气。

  事实上,捧杀甚至比棒杀更厉害,吹捧之风已然成为一种语言上的“贿赂”,危害性不容小觑。领导干部如何才能不被“吹捧”声吹倒呢?笔者认为,一方面要筑牢思想“防火墙”。党员干部权力越大,越容易成为“吹捧”的目标。因此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摒弃“官本位”观念,远离“高帽”,在“甜言”面前不飘飘然,在“吹捧”声中不昏昏然,切莫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滥美之词”所“捆绑”,被个人无限放大的虚荣心带入歧途。另一方面要自觉净化“朋友圈”。做到修身养性,提升境界,慎独、慎欲、慎友,多交当面敢批评的“诤友”,不交阿谀奉承的“损友”。同时,还需对追捧奉承的现象保持“零容忍”,形成良好导向,让“当面敢批评”的人畅所欲言,热衷于吹捧的人没有市场。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如磐的定力,注意甄别善与恶、是与非,以敬畏之心对“权”,以淡泊之心对“名”,以律己之心对“利”,切莫在“推杯换盏”中让热衷“溜须拍马”之人“捧上天”,在“觥筹交错”中忘记了纪律和规矩的“底线”,否则,只会落得“捧得越高、摔得越重”的结局。(桂东县纪委县监委  谭智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