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任性”洒水当休矣

编辑:周瑾 发表时间:2020-12-29 08:44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凤城二路珠江小区附近,有洒水车在零摄氏度以下仍然洒水作业,导致道路结冰多位市民摔倒。不久前,山东省枣庄市也因洒水车洒水导致发生同类事件。(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12.24)

  我们知道,洒水车具有降温除尘的作用,对于保护路面以及减少空气污染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在零摄氏度以下的寒冷冬季里,在明知道洒水会导致路面结冰,影响市民出行,甚至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情况下,仍然死板僵化的洒水作业,让路面成“溜冰场”,如此“任性”洒水操作,简直是在给群众添堵,令人无语。事实上,冬季洒水导致结冰引发安全事故的案例并不少见。2017年,西安西二环开远门桥上38车连撞,2人受伤;2018年,渭南市区1公里多长的路上发生8起事故;2019年,北京东二环光明桥附近接连发生多起交通事故,一辆大客车甚至差点从高架桥冲进护城河里,……。一桩桩交通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但同样的“剧本”,几乎每年都在不同的地方轮番上演。此前山东枣庄市因气温低洒水结冰造成群众出行困难就引发热议,此次陕西省西安市又因“任性”洒水的新闻占据舆论场,令人唏嘘。

  低温——洒水——结冰,这样的常识和逻辑浅显易懂,“道歉——整改——杜绝再犯”,类似的回应也反复出现,可是不顾天寒地冻“任性”洒水的戏码却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笔者看来,究其根本还是教条主义,或者说是形式主义在作祟。在强调空气指标的今天,按实际情况每天对城市道路进行洒水作业,并制定洒水操作相关制度,这样的举措是为民服务的表现,值得肯定。但如果犯形式主义错误,对考核只是单纯地机械性的以洒水次数和数量来定每日打卡的硬性指标,那么结冰天气出现洒水车依然“辛勤”工作的滑稽场景,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认为,避免温度过低洒水成冰,路面成“溜冰场”的现象,还需相关部门沉下心、俯下身,下足“绣花”功夫,多点发力。一方面要加强协同配合,气象部门要提前提供气温、降水等天气预报;环保部门要提供空气质量监测;交通部门则需提供拟洒水路线的路况动态;环卫部门则要建立为民服务的意识,转变服务观念,从保障群众的利益出发,避免“任性”洒水操作,只有相关部门各尽其责,相互协同,才能凝聚合力,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洒水管理制度,多从群众角度着想,根据时间、气温、气候等因素科学规划及时调整洒水作业时间流程表;在考评制度设计上不能只论洒水次数和水量,而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才能有效避免“任性洒水”的老问题“老出问题”。

  城市管理细枝末节处事关民生,绝不能“和尚撞钟”,死板僵化操作,而要将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百姓的难题真当问题,把群众的小事真当大事,精益求精,才能真正破除“形式主义”之冰,“任性”洒水的操作才可能真休矣。(桂东县纪委县监委   谭智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