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党员干部要正确面对个人进退留转

编辑:周瑾 发表时间:2021-05-26 10:47 来源:三湘风纪网

       今年是换届之年,当前,各地换届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领导换届,有的人“进”了,有的人“退”了,有的人“留”了,有的人“转”了……牵动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

  有上就有下,有进就有退。作为换届工作的当事人,党员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保持良好心态,自觉接受组织和干部群众的选择,既考验着其党性觉悟、思想境界和胸襟气度,也直接关系到换届风气、党的形象和事业承续。

  然而,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看似简单,实则并非易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在职位上追求升迁、在工作中追求进步,只要谋之有道、谋之守规、谋之服众,本就无可厚非。可是,有的党员干部却把向上升迁当作人生的主要追求,一旦升迁的速度、升迁的位子与自己的期望有差距,就有失落感,就心理躁动。于是,在政治上不求上进,学习上没有钻劲,工作上也没有干劲,责任上更没有担当,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有甚者,有的人为了升迁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走上破纪破法之路,此前的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辽宁等地拉票贿选案就是例证。可以说,换届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高下,党员干部如何面对进退留转,是摆在自己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围炉夜话》有言: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一些干部之所以在“进”“退”之间纠结,说到底还是“名利”两字放不下。人生有涯、官位有止。“进”与“退”本是干部队伍新陈代谢的正常现象,更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客观需要。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对组织的挑选,不能“挑肥拣瘦”,更不能“讨价还价”。党员干部要做到“进”时朝气蓬勃,“退”时心情愉快,“留”时加倍努力,“转”时奋发进取,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平常的心态接受组织和群众的挑选,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

  事实上,我们党的队伍中就不乏为官之典范。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授衔仪式,诸多名将就主动提出让衔、降衔,其中徐立清将军主动让级别、让军衔、让职位,被尊称为“三让”将军。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理应发扬老一辈革命家那种“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的优良传统,把工作需要放在首位,把促进发展放在首位。在面对个人进退留守时,要客观看待自己能力素质与岗位是否匹配,自己革命意志是否衰退、精力是否难以顾及。如确有差距,就要有让“衔”让贤的气度,甚至甘于为他人做嫁衣。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坦然面对换届,做到“进”者奋发有为、不骄不躁,“退”者坦然面对、不忘初心,“留”者忠于职守、意志不减,“转”者要再接再厉、迎接挑战。

  面对组织的挑选,党员干部还要准确认识自己,全面评价自己,客观看待自己,正确对待机遇。“上”去时,要感谢组织给了一个更大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平台,不自吹自擂、不居功自傲、不盲目尊大;“下”来后,也不要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要树立“当官一阵子,服务一辈子”的理念,多为群众做实事、好事。要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同志,正确对待同志的进步,客观看待同志的升迁。要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边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信服和敬重。

  “仕途一时荣,伟业千古事。”职位是暂时的,贡献是长久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在“进退留转”面前守住一颗平常心,守住换届纪律、守住节操、守住人品官品,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展现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新形象、新境界、新胸怀。(新田县纪委监委   纪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