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斩断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利益链

“杨昭君案是‘一把手’滥用职权、违规插手工程项目谋取私利的典型案件。”7月中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纪委监委披露此案细节,强化查办案件和警示教育的震慑效应,警示“一把手”正确用权、廉洁履职。(三湘风纪网 7.21)
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关系经济发展大局,也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工程建设市场不断健全,监管体制日益完善,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程建设领域因其涉及面广、资金密集、审批权力集中,仍是违纪违法的“重灾区”。如杨昭君在任芦溪县公路管理局“一把手”期间,在县公路管理局实施的多个工程项目中,相继为10多名“提前开路”的工程老板给予关照,乐此不疲地接收受财物;湖南省娄底市委原书记龚武生“帮助、纵容亲属插手工程项目敛财”“长期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工程项目承揽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湖南省宁乡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邓杰平利用职务便利帮助其妻堂弟成某某、其妻外甥媳妇李某某等亲属分包、承揽多个项目工程,并收受他人财物……凡此种种,充满“套路感”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扰乱项目正常施工建设,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和正常营商环境,更可能破坏一个地方、一个领域的政治生态,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透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工程建设领域,“一把手”涉案较多,因为他们往往掌握了工程项目建设的拍板权,所以利用职务影响以指定、授意、暗示、打招呼、批条子等方式横加干预,甚至表面按程序决策、背后私相授受,大搞官商勾结、利益输送、权力变现。所以说,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表面看是权力违规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资源配置,背后却反映出工程建设相关行业领域制度不健全或制度缺失、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相关领导干部直接或变相违规干预工程建设同不法商人形成利益交换、党风廉政建设与项目管理融合不够等深层次问题。
“工程腐败”必然带来“腐败工程”。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要聚焦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领域和环节,坚决查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国企改革、公共资源交易、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腐败问题。因此无论从正风肃纪的角度还是从工程质量层面,都有必要狠抓工程建设领域作风问题,确保重大工程廉洁高效推进。笔者认为,斩断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链的关键是用制度管住任性用权的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首先要建章立制,不断规范办理工程招投标、工程发包、审批、检测、验收等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其次加强监督制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贯彻落实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聚焦项目审批领域的腐败问题,抓住规范“一把手”用权这个关键点,不断强化纪检监察部门对招投标、施工、检查验收、工程款结付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直接监督;最后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加大典型案例通报力度,对查办工程建设领域有影响力的大案要案及时通报曝光,持续释放严肃执纪执法的强烈信号,促使工程建设领域人员坚守廉洁底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系列重大工程即将建设。为确保重大工程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小切口、硬措施、重效果,铁腕整治工程建设领域的顽瘴痼疾,压缩权力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寻租空间,既让项目“建起来”也让干部“硬起来”。(蓝山县纪委监委 王胤淇)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