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设“办不成事”窗口值得点赞

3月28日,在湖南湘江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入口显著位置,专门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人专窗,为办事企业、群众遇到的因政策、材料、服务态度、办理程序等造成办事不顺利或办不成的问题,提供了快捷反映渠道。(来源三湘风纪4月1日)
打造“清廉大厅”,提升窗口服务效能,营造“透明、廉洁、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环境,是群众和企业的期望,也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便民措施日益完善,业务流程“瘦”了,效率高了,群众满意度也升了。但不可否认的,有些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甚至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或多或少还是会遇到“难办之事”,比如工作人员办事不热情、不主动,所办之事久拖不决;或工作人员以材料不全等理由故意刁难;或推诿、扯皮不予办理等等,导致有些事情真的是“办不了”或“很难办”,结果是一趟一趟地奔波,还是难以解决。湖南湘江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从群众最烦心的问题入手,专门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有效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给办事企业和群众吃了颗“定心丸”,让办事不顺利的企业和群众有地方找、有人帮,确保难点、堵点有“出口”,群众路不白跑、事有人管,这种人性化的服务,犹如一股暖流温暖着办事企业和群众的心,可谓创新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有益之举,体现的正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务实态度和为民服务宗旨,值得点赞与借鉴。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需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笔者认为,一个理想的“办不成事”窗口应该是“反映窗口”“收集窗口”“办事窗口”“监督窗口”的叠加。各政府服务部门不能止于设立窗口,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改进自身工作,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指南的知晓度、精准度,增强群众办事便捷度、友好度,破除阻碍群众办成事的隐性壁垒,真正将群众“办不成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同时,“办不成事”窗口不能只发挥针对个案的“办事”功能或仅仅满足于办成事,还要承担起监督职能,把遇到的各种疑事难事分门别类,搞清楚每件事遭阻的原因是什么,疏通制度性的办事渠道,并对群众反映的办不成事项进行倒查,让政务“好差评”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当然“办不成事”绝不是特权窗口,并非所有“卡住”的事情都可以解决,因为有些事本就是不能办的事。能办的事坚决办成,不该办的事坚决不办。对此,“办不成事”窗口要准确甄别,对症下药:对于“办不了”的,要对群众做好解释疏导;对于“很难办”的,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问题解决;对于“不给办”的,要及时对责任人进行监督问责。
政务服务工作,就是要让办事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设立“办不成事”窗口,疏通“末梢神经”通道,拉近的是民心,彰显的是为民情怀。相信这样的务实之举、温情之举,百姓办事之路定会越来越顺畅。(桂东县纪委监委 谭智莉)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