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人才关键是“顾”而重用

编辑:皮家璇 发表时间:2022-06-15 17:46 来源:三湘风纪网

        自去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省各地闻令而行,紧锣密鼓开会部署,出台人才工作要点和相关硬举措,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空前的人才引进工作,规模之大、政策之优惠、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但依我之见,要做好人才培养、引进等工作,最关键的是要对引进的人才“顾”而后重用;让各类人才投身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大显身手,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建功立业。

        古往今来,求贤若渴,对人才委以重任的故事,举不胜举。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百姓生灵涂炭。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三顾茅庐”,终于以诚心打动“南阳卧龙”诸葛亮。请出诸葛亮后,刘备对其言听计从,积极组织实施,最后成就了三国“鼎立之势”。因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伟业。粟裕是我党我军通过战争从士兵培养出来的“军神”。解放战争初期,他率华中野战军在苏中“七战七捷”,创造了我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光辉典范,受到毛主席的表扬。1948年初,党中央计划由粟裕率3个纵队渡江,挺进江南深入敌后机动作战,诱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以减轻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和中原地区的负担,寻机大量歼敌。面对中原逐鹿的形势,粟裕接到党中央的决定后,一方面坚决执行、组织部署,另一方面经过反复思考、反复权衡,“斗胆直陈”,电陈己见,认为此时不宜分兵去江南孤军作战, 而是应当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几场大仗、以消灭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之师。他还应邀前往西柏坡, 与中央及毛主席当面论辩。最终党中央和毛主席采纳粟裕意见,并让粟裕独当一面,从而确保了我军在江北聚歼国军主力及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后来,毛主席誉他为淮海战役立下“第一功”。由此可见,培养和重用人才是成就大业的前提,是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我国经济富强、民族复兴伟业的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说到底,一个地方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广东、上海、浙江、北京等地经济飞速发展,除了自身的经济基础较好、交通方便外,哪一个不是如潮的人才涌入和使用人才进行创新的结果。人随事业走,是人才都是奔着干一番事业去的。所以,当我们千方百计引进和招聘人才到湖南之后,就是要大胆使用人才,坚持以用为本。人才的吸引,固然需要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待遇,但最重要的是信任他们,千方百计创造干事创业的条件,放心让他们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的各个岗位上大显身手,让他们感到明珠被识,有事可干,成就一番事业。如果被“顾”来的人才,只做“门面”装潢,不给事情做,不闻不问,甚至求全责备,妒贤嫉能,那只能“徒有其表、虚张声势”,对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坚决摒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用活各方面人才,坚持以用为本”。用好人才,离不开各级领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量,更离不开灵活机制的多管齐下。我们要在大力培养、引进人才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健全使用好各类人才的办法,用好招才引智的政策。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在当前干部和人才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要大胆引、大胆用,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为湖南发展筑巢引凤;要唯才是举,对学有专长、一技在身、本地急需的特殊人才,努力做到才尽所用,做到不问学历、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要以信任为基础包容人才,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人才“跳摘桃子”,在未知领域建功立业;要尊重创新、创造,构建体现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收益分配机制,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开辟事业;要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大对各类先进人才典型的宣传、奖励和使用力度,并在住房、家属安排、子女就学、职称和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解后顾之忧;要加强督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与组织、人事、科技、教育、国资、经信等部门联动,围绕人才工作,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打造拴心留人的干事创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不断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工作新局面,使湖南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创新活力迸发之地。(娄底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黄首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