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让村务公开走出“雾里看花”

编辑:邹太平 发表时间:2009-08-20 11:1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周荣光 

  下乡看到不少村子都在醒目的地方建起村务公开栏,有的公开栏还修建得很漂亮、很正规。但当问起农民群众有关公开栏的作用时,却听到一片非议声。许多农民反映:“那不是村务公开,而是让人雾里看花,把本来清白的事情都搞得一片朦胧,纯粹是个花架子。”

  认真调查发现,群众反映的现象确实存在。在一些村子,村务公开走了过程:有的实行作秀式公开,譬如只公开上半年,不公开下半年;或只等上面来人检查时张榜公布,检查人员一走他们马上就收起来。有的实行拖拉式公开,置村务公开最少应一季度一次的要求于不顾,拖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公开一次,且内容不具体,让群众因时间长而记不清楚,无法监督。有的采取选择式公开,如只公开收入,不公开支出;只公开总账,不公开明细账;只公开大家都知道的账目,不公开村干部暗箱操作的账目;只公开针对群众的支出,不公开干部的工资、奖金以及吃喝账。甚至个别村子搞造假式公开,弄虚作假,公布几个假数字来蒙骗群众,躲避监督。

  村务公开针对的唯一内容是村务,关键词是公开,要求必须落实在透明、清白上,切忌不能用朦胧糊弄人。否则,在一个村里就难以取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难以理顺群众情绪、维护农村稳定;团结农民群众,调动一切积极性,齐心协力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就成了一句空话。

  要让村务公开走出“雾里看花”,必须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村干部在农村具有十分特殊和十分重要的地位。村干部直接来自基层,工作面对家家户户的农民群众,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层面复杂,情况特殊;同时,他们有来自于农民,工作在本村,系统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文化程度和个人修养不高,自律意识不强,加之他们又不吃皇粮,不占行政编制,工资待遇不高,上级党政组织对他们的教育监督也往往不到位,存在使用多管理少的现象。要让村干部们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搞好工作,自觉公开村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必须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一方面要选好人,注意严格标准,公平公正,依法依制,公开透明,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搞好“公推公选”,着力选拔“双高双强”型(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致富能力强)人才;在具体人选上要重视民意,做到群众公认,特别注重“四种能力”(领导发展、依法行政、维护稳定、服务群众),选拔“四有人才”(有思想、有文化、有纪律、有威信),真正选出一批好的村干部。一方面要抓好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通过抓教育强素质,克服无所作为、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消极观念,解决好“我愿做个好干部”的问题,造就勤政为民、勇于开拓进取的村干部队伍;通过抓培训促提高,克服能力水平不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现象,解决好“我会做个好干部”的问题,造就观念新、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干部队伍;通过抓制度促规范,纠正制度不健全,村务不公开,干群之间不理解的弊端,从制度上规范村干部的行为,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好干部一个清白,在农村形成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好环境。

  要让村务公开走出“雾里看花”,还必须完善一套开展村务公开的有可操作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的办法。在具体操作中,要一重透明,注重公开的透明度,把监督权交给群众,把群众是否满意和能否看懂作为衡量标准,让群众真正参与管理和监督;二重真实,注重公开的真实性,保证公开内容真实,解决问题真实;三重规范,注重公开的规范化,明确规范村务公开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时间要求,规范村务公开过程中乡镇、村委会、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等各自的权力范围、工作责任和具体任务,建立健全一套具体、固定、完善、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四重实效,坚持定期检查、抽样检查和举报核实相结合,坚持群众监督组织化程序化,坚持各级纪检和监督机关督查督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使村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