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缘何始终惦记民生“三件事”“四件事”?

17日至18日,温家宝到定西、兰州等地,走访农户,考察市场、企业、研究所,就扶贫开发、生态建设、改善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民勤治沙,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祁连山冰川保护,黑河、石羊河沙化盐碱化治理……这是总理多年来一直惦记的甘肃的四件事情。(10月19日 人民网)
作为13亿人口大国的总理,工作日理万机。然温总理却始终惦记着一个省、一个地方甚至是一个群体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使然,更展现了总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民生情怀。
其实,在温总理的考察中,他始终惦记的就是事关民生的“三件事”、“四件事”。现随手撷取几例。
2005年4月23日,温总理在巴中市南江县铁炉坝村考察工作时深情地对乡亲们说:“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让农村孩子能上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2005年4月26日新华网)
去年3月底,温总理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考察时,他反复告诫当地干部破解景颇族村民发展难题要不忘抓好“移民搬迁,修好小型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三件事。(2008年4月3日 人民网)
今年7月下旬,温总理到吉林考察。在与村民梁玉霞的交谈中,总理十分认真地说会惦记农民关心的三件事,一是粮价要不断提高,二是农资价格要保持基本稳定,三是种粮直补能再多一点。(7月27日 新华网)
显然,温总理始终惦记的“三件事”、“四件事”,都件件关乎民心,事事关乎民利。将这些问题牵挂在心、情系于怀,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凸显了总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崇高品德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群众的小事就是国家的大事”,正因为总理将这些“小事”办好了、办实了,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办到了国富民强的高度上,才有了《人民心疼你》的景仰。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用自己最朴实的言行、最真挚的感情,念着农民的事、想着农民的事,忧着农民的事,办着农民的事,他将“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的誓言解读得淋漓尽致。非典、矿难、洪灾、冰灾、地震……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在百姓最盼望的时候,总理总是不顾疲劳、不顾安危地奔波在那里。因为,他时时想到的是群众的利益。
无疑,总理的惦记就是光辉的榜样,就是我们行动的先导。当前,在金融危机的袭击下,不少群众的吃饭、穿衣、上学、看病出现了困难,他们需要政府的关怀,需要社会的温暖。那么,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就当像总理一样,时刻想到群众的这些所需、所盼、所急,并不遗余力地予以解决。“只有将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了,群众就会拥护我们”。
国事繁忙的总理始终惦记民生“三件事”、“四件事”,那么我们的党员干部该惦记什么,但愿所有党员干部都能作出最好的回答。(作者:邵阳县纪委 陆志坚 邵阳市纪委宣教室报送)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