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公众反腐热衷网络引人深思

编辑:邹太平 发表时间:2016-10-18 10:30 来源:红网论坛

  
   被网友称为“天价烟局长”的周久耕前不久被江苏省南京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周久耕出事后,不少官员不约而同地“艰苦朴素”起来:穿旧衣、抽当地产的普通烟、喝当地产的普通酒、戴电子表或国产表,避名牌唯恐不及,甚至逢人讲话都和气三分,生怕张扬滋事,被网络聚焦,成为“周久耕第二”。网络焦虑成为周久耕倒下之后的官场新病。(11月10日《检察日报》)
   此前,一项调查表明,公众在对参与反腐渠道的选择中,75.5%的人选择“网络曝光”,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举报、媒体曝光、信息公开、信访、审计等其他几种渠道(人民网)。
   近年来,随着“网络曝光”将多位贪官,周久耕等就是其中的典型,网络反腐已经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最多的人表示愿以网络曝光方式参与反腐,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网络反腐普通人容易参与;二是网络反腐效果较好。
   这也引发一个问题:反腐方式有许多种,为何公众对其他方式尤其是传统渠道不那么热衷呢?主要还是这些反腐方式有缺点,不易操作,难见效果。
   不能不提的是,用常规渠道反腐,反腐者很容易暴露身份,遭到打击报复。在现实中,举报信被转到被举报人手中的事,已经不止一次发生,一些多次上访反映问题者,甚至被当成精神病患者关起来。在网络上曝光腐败分子,虽然也有可能被“跨省追捕”,但相较而言,风险和成本小很多。其实,公众最钟情“网络反腐”,也是迫不得已,只是一种“次优选择”。
  网络反腐受热捧,主要由它的优点决定,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不过比这更重要的,是完善反腐的机制与环境,让反腐渠道更通畅,更充分保护举报人的权益。这样,反腐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吴志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