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味”才能对“位”

对“味”不对“位”,是学无所用;对“位”不对“味”,是用无所长。缓解就业难,求职者要根据“位”的需要“锤炼”“味”,才能与用人单位接上“榫”。
欧阳金雨
据《湖南日报》报道,1至9月,全省新增个体工商户7万户、私营企业1.46万户,是近几年同期增长最多的一年。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迅速增长,必然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然而,就在许多行业就业前景广阔的时候,一些地方却频现就业难现象,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似乎愈来愈严峻。原因在哪里?
以动漫行业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湖南动漫产业占据中国动漫市场的五分之一。按理这个行业是“就业大户”,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许多新生的长沙动漫公司一边忍受着“缺人之痛”,另一边却对高校动漫专业毕业生“不冷不热”。有招聘单位的代表道出个中原由:“他们好像什么都懂,但什么也做不出来”,一句话“不对我的味!”而求职的大学生也是委屈:用人单位“不对我的位”。
笔者以为,与其说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意想中的工作是因为“不对位”,还不如说是他们学到的东西不对招聘者的“味”。事实上,动漫产业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原创动画在策划、编剧、导演等方面人才需求旺盛,对高精尖、领军式人物的综合性人才的渴求更是迫切。只不过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达到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味”罢了。供难求亦难,这种滑稽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学用脱节而导致的“味”与“位”不相适应的问题。不仅是动漫产业如此,任何行业的就业都有类似情况。
其实,对于求职者和用人者都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求职者条件过低,用人者要求过高,“榫子”对不准“口子”,对接当然艰难。正确的作法应该是,求职者提升自己的条件,用人者降低进人门槛,在磨合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契合,才能达到共赢。
当然,在当前的情况下,解决“供难求亦难”的问题关键还在求职者方面。求职者应该转变观念,明白对“味”才能对“位”的道理,根据市场定目标,然后根据“位”的需要“锤炼”“味”,做好就业储备,才能避免在金融危机中“熬冬”,而到市场之海里如意“冬泳”。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