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涵养“五心”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8月30日召开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对党纪学习教育进行总结。笔者以为,党纪学习教育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要在持之以恒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中涵养“五心”,从而在从政道路上行稳致远、不负人民。
涵养对组织的“感恩心”。组织和人民是党员干部最大的靠山,干部的点滴成长,都源自组织的关心。组织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平台,搭建了实现价值的桥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忆苦思甜感党恩”,党员干部要时刻强化“感恩之心”,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牢记于心、落实于行。保持对组织的“感恩心”,第一位的要求是忠诚。要坚持忠诚立身,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要求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涵养对事业的“进取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全体人民接续奋斗方能实现。当下,个别干部出现了心态“佛系”、状态“躺平”等消极行为,这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要求格格不入。“躺平”不可取 ,“躺赢”不可能。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等行为的处分,由违反工作纪律部分调整到违反政治纪律部分。可见,《条例》将对干部担当作为的要求提升到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保持进取之心和拼搏之志,在其位、谋其政,激发“想干事”的自觉,增强“能干事”的本领,提高“干成事”的质效,多到急难险重的岗位建功立业,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倾情奉献,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涵养对纪律的“敬畏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在党纪学习教育中,通过开展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等警示教育,深刻感受到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走上“不归路”、沦为“阶下囚”,很大原因是缺乏对“纪律”的敬畏心,陷入了“温水煮青蛙”的陷阱,以致从开始的“小打小闹”发展到后面的“无法无天”。“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恋毁名节”,党员干部要树立“一人不廉、全家难圆”的意识,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道理,扣好“第一粒扣子”,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坚守政治红线、纪律高线、廉洁底线,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清醒和警觉,坚决防范被“围猎”,防止落入“量身制定”的“陷阱”,确保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自身廉。同时也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从严管好家人和身边人,始终保持清风正气。
涵养对群众的“同理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群众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如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员干部的“必答题”。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查处的案件来看,个别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之所以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很大原因是宗旨意识树得不牢,没有以百姓心为心。党员干部应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自己也是群众的一员,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将“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第一评判标尺,树立正确政绩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本领,多一点同理心,增强“笑脸迎是见面礼”“拉家常是基本功”“谈感情是切入点”“情理法是标尺线”“解问题是真本事”意识,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为群众办好事谋福祉,凝聚起党带领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磅礴伟力。
涵养对生活的“平常心”。当今世界,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日趋明显,各类竞争也日趋激烈,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的压力,时常能听到“最近很焦虑”这类吐槽的声音。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否保持心态平衡关乎每个人的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善于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坚守一份平常心,不贪大求全、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应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积极工作、照顾家庭、调养身心上。党员干部保持平常心,不是提倡安于现状,而是要在挫折、得失、进退面前,能真正保持平和豁达的心态。有了平常心,才能更好地培育对工作的热心、对他人的真心、对人生的信心。“偷得浮生半日闲”,党员干部在干好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劳逸结合、陶冶情操,应多读读书、多陪陪家人、多加强体育锻炼,让时间更充实起来,让心灵更富足起来,更好守住清贫、耐住寂寞、抵住诱惑,做一名有朝气、有活力、有底气、有担当的党员干部。(永州市委办 刘云博)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