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查究方显网络反腐威力

对于在网络上疯传的“性爱日记”的主人公有无生活作风及其他违纪违法问题,人们还在将信将疑、拭目以待的时候,经调查后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他果然有严重腐败行为。初步查明,那位陷入“日记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销售管理处处长韩峰,利用先后担任广西钦州市、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局长职务之便,多次收受工程承建商的贿赂款,共计48.2万元及价值30万元的商品房一套。日前已受到开除党籍和行政开除处分,并被检察机关依法逮捕。
由“香艳日记”牵出、人们起初只是怀疑可能有生活作风问题的丧德堕落分子,原来早已涉嫌受贿犯罪。一则被网友爆料的个人绯闻,竟成为查处一个严重腐败分子的重要突破口。这是网络反腐最新的一次胜利,人们从中又一次看到了网络反腐的威力。这威力,来自于我们党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重视和网络举报的倡导,来自于广大网友对腐败分子的深恶痛绝和对反腐败工作的热情支持。但更重要的,是执纪执法机关对网友揭露问题的重视,是及时深入地调查核实。
由此可见,深入查究方显网络反腐威力。
深入查究,才能使网友的意见“不白提”、揭露的问题“不白说”。互联网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是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渠道。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官员,总要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周围群众的眼睛无处不在。事实说明,广大网友对官员的监督是多角度、多时段、多方式的,可以做到“无孔不入”。官员无论是“8小时”之内还是之外做了坏事,在工作作风还是生活作风方面有什么不良表现,网友都可以通过执着地“搜索”,收集和掌握有关情况,及时通过互联网络公之于众或投诉到有关部门。借助网络的作用,对官员腐败问题的发现途径和获取案源线索的渠道空前畅通。但是,揭露和发现官员腐败问题只是网络反腐的基础,更重要的在于查处腐败分子。执纪执法机关根据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闻风而动,迅速介入,顺藤摸瓜,深挖细查,掌握确凿证据后,将腐败分子绳之以党纪国法,就能大快人心,真正彰显网络反腐的力量。
深入查究,才能使网上信息后面的事实“浮出水面”。 当前,由于广大群众知晓的信息与党政机关公开的信息存在不对称问题,也由于一些官员有意规避群众监督,网友在网上反映的官员作风等问题,往往只是表面现象或者一般的违纪问题。要掌握那些腐败分子更严重的、更深层次的违纪违法问题,必须依靠深入查究。近年来一些惊天腐败大案,就是从网友反映的小问题查下去而获得的。另外,由于网络所特有的虚拟性,出现个别网友可能提供虚假信息、个别干部可能蒙受不实指责的问题也难以避免。对这样的网络信息,通过深入调查核实,“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一下”,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对于网友提出质疑的许多问题,也需要通过深入查究弄清事实真相,及时作出回应,在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方面赢得主动。因此,只有深入查究,才能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判明是非、正人视听,使网络反腐永葆蓬勃的生命力。
深入查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护了网友对腐败问题进行揭露和举报的热情。网上出现的关于官员腐败问题、作风问题的信息,无论是最初的发帖者、举报者,还是随后的跟帖者、关注者,还是积极通过网上搜索、实地调查等途径提供相关情况者,大多数与被揭露的官员并无直接关系。他们之所以要如此执着,主要是出于正义和良知,是对腐败问题的嫉恶如仇。执纪执法机关对他们提供的信息高度重视,快速出击展开调查,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回应,正是广大网友热切期盼的。做到快速、深入查究,是对他们举报腐败问题热情的有效保护,同时也可提高他们对执纪执法机关的信任度。这样,广大网友将源源不断地向执纪执法机关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案源线索,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反腐败斗争的有效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落实和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关规定,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发挥群众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积极作用。这表明我们党已对网络反腐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而要真正使网络成为反腐败的锐利武器,必须在深入查究上狠下功夫。(中共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纪委 杨 越)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