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
“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宝贵历史经验。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就明确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明确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百年风雨兼程,百年峥嵘岁月,我们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武器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坦诚相见、开诚布公,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进步,党内政治空气就有了“清洁剂”,自然能扶正祛邪、激浊扬清。
如此“锐器”,不能锈迹斑斑,不可变为“钝器”。“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自我批评难,相互批评更难。”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党性原则不强,为私心所扰、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是主要原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无论何时,这个锐利武器决不能丢掉。只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无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切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就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周恩来订立修养七则,经常对表、鞭策自己;谢觉哉经常“跟自己打官司”,省察一言一行;吴玉章在81岁生日时,仍写下《自省座右铭》。我们共产党人开展自我批评,根本动力来自党性,来自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自我批评,就要讲出自己的心里话,揭到自己的最痛处,反思正己、修身正形,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检视反省中,掸去思想之尘、不断奋进前行。
“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在开展批评时,打开窗户说亮话,不要藏着掖着、私下议论、背后放炮。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不仅‘班长’要这样做,委员也要这样做。不要在背后议论。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有话放到桌面上讲,很可能是揭伤疤、戳痛处,很可能有些辣味。但只要实事求是、切中要害,带些辣味又何妨?多一些辣味,尽量多发现一些问题、多解决一些问题,使之真正触及思想、触及灵魂,最终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面对带辣味的批评,党员干部应当如何?胸襟需得开阔,态度必要诚恳。1940年,有人向陈毅指出某干部贪污,批评陈毅用人失察,用词直接,让陈毅不太高兴。事后,陈毅意识到做法不妥,第二天一早就登门向批评者道歉,认真进行自我批评,并严肃处理贪污事件。多年后,陈毅依然记得这件事,并在《六十三岁生日述怀》诗中感叹:“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如何对待批评,考验胸襟,反映作风。党员干部要涵养闻过则喜的胸襟,听得进不同意见,容得下尖锐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批评成为省身正己的明镜,也成为推进工作的动力。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常态课题、终身课题。不遮掩、不粉饰,求真求实求深入、见人见事见思想,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让这个武器更加锐利。(屈媛媛)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