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

编辑:孙志前 发表时间:2025-08-22 08:1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珠穆朗玛巍巍耸立,见证千百年高原风云;雅鲁藏布浩浩奔腾,流淌六十载沧桑巨变。8月20日,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坚持严管厚爱统一、激励约束并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奋发进取、担当作为。

  美丽的格桑花,雄伟的布达拉。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舍弃所拥、放弃所享,无畏艰辛、义无反顾,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在和平解放西藏、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历程中,锻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在建设和养护川藏、青藏公路的伟大事业中,形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雪域高原上,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倒下的是英雄,树起的是丰碑。进藏之路,难于蜀道。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奉命参加修筑进藏公路,面对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筑路军民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在被称为“川藏公路第一险”的二郎山上,战士们把自己吊在半山腰,一人扶着錾子,一人挥舞铁锤,以每公里牺牲7人的巨大代价,硬生生在峭壁上凿出了一条路。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无数英雄用血肉之躯撑起雪域高原的交通线,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自此换了人间。

  甘当路石,无私奉献,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奔向雪域高原。“无垠戈壁绿一丛,历尽沧桑骨殷红;只缘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与青松。”翻开厚厚的《孔繁森日记》,一股讲求奉献、不畏艰苦、坚定乐观的精神气魄跃然纸上,震撼人心。从主动申请进藏,到二次调藏,再到留在阿里地区工作,孔繁森为西藏的发展呕心沥血、倾尽所有。最终,这位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好干部,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西藏。精神的力量不惧“生命禁区”,老西藏精神铭刻于一代代建设西藏的干部群众基因中,在传承赓续中焕发出跨越时空的力量,凝聚起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军民一家,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进藏途中,解放军战士在行军中秋毫无犯,宁肯在风雪中挨冻,也不打扰当地群众,在与各民族相处过程中,赢得了群众最广泛的支持。“两路”建设中,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不仅直接参加筑路劳动,还组织起庞大的牦牛运输队伍,为筑路大军运输物资,为筑路军民贡献自己的粮食、衣物。感天动地的伟大斗争,促进了各民族“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的交往交流交融,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英灵回眸应笑慰,身后自有擎旗人。今天的西藏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勠力同心,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康庄大道上。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传承和弘扬好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念、提升能力、锤炼作风,以顽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在各自岗位上接续奋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任接着一任干,续写雪域高原发展新篇章。新征程上,继续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就一定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辉煌。(屈媛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