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监督执纪要进一步到位”③ 将硬要求变为硬举措 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将党风党纪硬要求变为硬举措、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向全党释放一严到底、寸步不让的信号,形成震慑效应。这深刻揭示了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用好从严监督执纪这个党的自我革命的利器,切实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硬要求和铁规矩,指向的是制度刚性约束,既标注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为,也意味着没有任何打折变通的空间。“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所以要紧一点。”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的要求贯穿到每一部党内法规的制定完善之中,立下铁规矩、划出硬杠杠。制定中央八项规定,不加“试行”两字,用“一律”替换“一般”,表明态度的坚决、规定的刚性;三次修订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完善纪律标尺,强化制度约束。与此同时,深刻阐明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没有“铁帽子王”,明确宣示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硬要求严起来、铁规矩立起来,真正实现有纪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让广大党员干部时刻感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没有制度不行,光有制度不够。倘若只有硬要求、缺乏硬举措,硬要求就会沦为“软约束”,变成“纸老虎”;只有铁规矩、没有长出铁牙齿,铁规矩就无法形成对党员干部的强大约束力和震慑力。将硬要求变为硬举措、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说到底,就是要让原则性约束转化为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行动,让违规越矩的行为被发现、受惩戒。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防止“破窗效应”。
我们党从严立规,继之以从严执行、从严监督执纪。宣示“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就坚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截至2025年8月,已连续143个月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锚定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就严格纪律执行,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正,对违纪违法问题坚决查处。硬要求在前,划清红线;硬举措在后,重拳出击。铁规矩、硬杠杠的刚性约束作用充分彰显,让违反硬要求、触碰铁规矩者感到切身之痛。面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面对反腐败斗争“两个仍然”的形势任务,必须以实打实的行动、硬碰硬的执行,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
找到问题、靶向整治,拿出办法、雷厉风行。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见效。比如,针对“舌尖上的浪费”,不少地方开展“公务餐”改革,由“公函吃桌餐”变为“自行扫码用餐”,有效防止违规接待、超标支出;又如,遏制“车轮上的腐败”,一些地方打造数据监督模型,将公务用车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动态捕捉偏离路线、异常滞留等行为,防止车轮子跑偏,等等。当硬要求、铁规矩细化为一系列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举措,怎么抓、怎么管的问题得到有效回答,党风党纪“紧箍咒”自然能时时生威、处处有效。
动真碰硬、刚性执行,不讲情面、不留死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动真格抓,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用好从严监督执纪利器,就需要在“真”字上做文章,动真格、敢碰硬,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以“眼里揉不进沙子”的较真态度,对隐形变异苗头保持高度警惕,对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违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留“暗门”、不开“天窗”。持续释放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严、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使党员干部重视、警醒、知止。
将硬要求变为硬举措、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就如同现代管理学上“热炉法则”: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会灼伤人;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新征程上,秉持“永远在路上”的执着,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真正把严的氛围营造起来、把正的风气树立起来,党的自我革命在从严中推进、在从紧中深入。(李鹃)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